《天边行·天边老人归未得》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前言】
《天边行》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旅居阆州、久客思乡而作的七言古诗,诗成后拈篇首二字为题。杜甫此七言律诗描述了一幅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场景。全诗直抒胸臆、真情奔涌而出,这首诗可看作是《同谷七歌》的续篇。
【注释】
①杜诗往往以篇首二字为题,此亦一例。
②天边老人:诗人自谓。
③大江,嘉陵江。声泪俱下曰哭。
④陇右:陇右道,唐代十道之一。辖地为今甘肃陇山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指广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入侵,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⑤河源:在青海省境内。
⑥胡骑:指广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
⑦“洪涛”一句:写江边所见,寓情于景,含世乱之象。
⑧秃鹜,一种大型猛禽,又名“座山雕”,状如鹤而大,青苍色,张开翅膀有五六尺。
⑨九度:多次。九,极言其多。洛阳,故里所在。
⑩十年:自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至今已十年。
【翻译】
流落天边的老人回不了家,黄昏时分向东来到大江边失声痛哭。陇右和河源的地再也不能种了,吐蕃的骑兵已侵人了巴蜀。洪水滔天啊大风拔起了树木,前面飞着秃鹜后面飞着鸿鹄。多少次捎信给故乡洛阳,十年间骨肉亲朋音讯杳无。
【赏析】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两句是抒情式描写,漂泊天涯、饱受艰辛的诗人,面对浩荡的大江,想起过去的种种,那种突然涌上心头的辛酸、悲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声泪俱下。天边老人,杜甫自谓。大江,指嘉陵江。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这两句说的是引发诗人临江哭泣的原因,一是有家不能归,一是国家正在遭受外族的入侵,山河破碎。陇右,指陇右道,属于唐代十道之一。包括今天甘肃陇山以西,新疆乌鲁木齐以东及青海东北部的地区。河源,在今天青海省境。763年七月,吐蕃攻占河西、陇右这些地方,十二月陷落松、维、保三州,以及云山、新筑二城。这就是这两句所咏的史事。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这两句写临江所见到的景物,波浪滔天,狂风撼动巨树,鸿鹊飞在了秃鹜的后面。这两句是即景寓情。上句写到了世乱的景象,下旬就感慨自己不能够奋翅急飞,因为前面有“秃鹜”。秃鹜,水鸟,一种比较凶猛的动物。后鸿鹄,指后飞的鸿鹄,“飞”字从上文而省,句法与“东飞驾鹅后鹜鸽”(《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同。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最后这两句也是说哭泣的原因,多次给在洛阳的家人写信,却没有收到回信,没有亲人的消息,分外的担忧。骨肉,这里指兄弟。九度,指九次。这里极力说其多,不一定是确数。
相关阅读
1 《送李卿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送李卿晔① 杜甫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②。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晋山③虽自弃,魏阙④尚含情。 【注】①李晔,唐宗室之后,故诗中称王子,时以 【查看全文】
2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翻译赏析_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原文_作者杜甫《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 【查看全文】
3 对雪阅读答案-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 【查看全文】
4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翻译赏析_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原文_作者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秖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前言 【查看全文】
5 溪涨·当时浣花桥翻译赏析_溪涨·当时浣花桥原文_作者杜甫《溪涨当时浣花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 【查看全文】
6 冬至阅读答案-杜甫,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1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