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山人翻译赏析_与朱山人原文_作者杜甫

发布时间: 2017-09-06

  《与朱山人》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前言】
  杜甫这首《与朱山人》里写的朱山人其实是他的邻居,因此这首诗还有一个诗题《南邻》。锦里一词就有夸赞的意思,而山人戴的方巾更是隐士们寻常的打扮。诗里刻画了一位安贫乐道,喜交朋友的和善老人形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家庭环境,他家里天真的孩子,以及朱山人对客人的态度的描写,描摹了一位颇有风骨的隐士。
  【翻译】
  锦里先生朱山人常戴着黑色的方巾,他的园内种着芋头和栗子,家境勉强不算赤贫。可是来他家作客的友人很多,家里的小孩子见惯了生人,于是宾客来到他们脸上就会露出天真的笑容,鸟雀中也有常到他的屋前台阶上啄食谷子的,从来不怕他家里的人。山人门外有小河,即使到了秋天河水涨起来的时候小河也不过四五尺深的样子,用小渡船渡人,两三个人就恰好能坐满。江村的暮色里还能看到洁白的沙滩和翠绿的竹林,还有热情送别客人的立在柴门外的朱山人。他会对着乘坐小船离开的朋友挥动手臂,目送客人直到看不见为止。
  【赏析】
  杜甫这首作品里写的朱山人其实是他的邻居,因此这首诗还有一个诗题《南邻》。锦里一词就有夸赞的意思,而山人戴的方巾更是隐士们寻常的打扮。诗里刻画了一位安贫乐道,喜交朋友的和善老人形象。诗人通过对他的家庭环境,他家里天真的孩子,以及朱山人对客人的态度的描写,描摹了一位颇有风骨的隐士。
  诗的开头先交待了朱山人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朋友却很多。他家的孩子都已看惯了宾来客往,往往会笑脸相迎,使人称奇的还有鸟雀会在他家的台阶上自由得啄食,朱山人不让家里人去赶走它们。与人为善也就罢了,和鸟雀也能共处相安,平时修养不好,心里没有平和的一面这是做不到的。
  接着天色渐渐晚起来,河水涨起,小渡船可以渡人了,新月也慢慢升起,这时朱山人家的客人才会一一告辞,而山人则会亲自送别,往往目送小船划远。他立在柴门外的时候被诗人看到了,也许心里佩服山人待人接物的品格,所以将这个形象直接写到了诗里。
  不管是迎客,还是送客,朱山人都是以礼相待,虽没有奢侈的酒宴,豪华的排场,但朋友还是喜欢来朱家作客。因为朱山人为人很好,他自己的人品是值得敬重的。江村里朴素的人和生活方式让人对这位隐士肃然起敬。“门可罗雀”一般是破废或者偏僻地方才能见到的事情,可是山人家里竟也有鸟雀自由来去,可见山人是非常和善的一个人。而诗里的江村风景也是别具一格,白沙滩的柔软加上翠竹的坚硬,暮色里这座村子也还有它的生气,朱山人和他的宾客,他们之间一定也有惜别的嘤嘤话语。这村子依山傍水,地方好,人也好。有如此环境,又有如此邻居,这样的地方确是安然归隐的好所在。


相关阅读
1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翻译赏析_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原文_作者杜甫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 枉道秖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前言 【查看全文】

2 冬至阅读答案-杜甫,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1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 【查看全文】

3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翻译赏析_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原文_作者杜甫

《白丝行缫丝须长不须白》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 【查看全文】

4 溪涨·当时浣花桥翻译赏析_溪涨·当时浣花桥原文_作者杜甫

《溪涨当时浣花桥》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 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 兹晨已半落 【查看全文】

5 对雪阅读答案-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 【查看全文】

6 《送李卿晔》阅读答案与解析-杜甫

送李卿晔① 杜甫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②。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晋山③虽自弃,魏阙④尚含情。 【注】①李晔,唐宗室之后,故诗中称王子,时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