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诗人勇于拳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B. 颔联一个“钟”字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写出了泰山景象的神奇秀丽。
C. 颈联诗人抓住“云”“归鸟”两个景物细节,表现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 全诗无一“望”字,却由远及近,通过诗人亲眼所见,句句写向岳而望。
15. 诗人运用哪些手法写泰山之高?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侧面烘托。首联写诗人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颈联写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②谊染。颔联写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速天蔽日的形象。③想象。尾联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虚写泰山之高。④衬托(正村)。尾联以群山之矮小,衬托出泰山之高耸。
【14题详解】
D项,诗歌的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井非是诗人亲眼所见,也非“向岳而望”,而是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干问“诗人运用哪些手法写泰山之高?”,这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可从对比、衬托、白描、联想和想像等角度分析。—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曰,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小,虚写泰山之高。

简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槐叶冷淘》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 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 经齿冷于雪,劝人 【查看全文】
2 《春归·苔径临江竹》阅读答案-杜甫春归① 杜甫 苔径临江竹, 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 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 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 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 乘兴即为家 【查看全文】
3 上韦左相二十韵翻译赏析_上韦左相二十韵原文_作者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春忆旧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 【查看全文】
4 陪诸贵·雨来沾席上翻译赏析_陪诸贵·雨来沾席上原文_作者杜甫《陪诸贵雨来沾席上》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宛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前言 【查看全文】
5 北征·皇帝二载秋翻译赏析_北征·皇帝二载秋原文_作者杜甫《北征皇帝二载秋》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 【查看全文】
6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阅读答案与鉴赏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 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 ② 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