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首联的“碎”字化静为动,写荡漾的水波,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
B. 颔联实写吴王宫殿里柳枝含翠,歌妓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
C. 颈联写人,追问当年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究竟去往了何地。
D. 前两联描写乐景,后两联抒写悲情,以乐衬悲,给读者留下深刻思考的空间。
15.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 B
15. 对吴王城昔盛今衰的悲叹。昔日的吴王城宫殿肃穆宅房温馨,柳翠花开,歌舞升平;眼前“国作荒原人作灰”,诗人悲叹之情油然而生。对晚唐江河日下的优虑。诗入所处的时代,正是晚唐时期,目睹吴王城的荒凉情景,联想到晚唐的现状,忧虑之情凝于笔端。流露出国惑消沉的情绪,诗人目睛世间的兴衰变化,感受到世态炎凉,表现出一定的消沉情绪,暗含人生苦短、要珍惜当前美好的感慨,人生也像吴王城一样,美好是短餐的,要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时光,这些美好一且失去,就难以逐回。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手法,然后将理解和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B,“实写”分析不当,应为“想象”,颔联写想象中的景物、吴王宫殿里,柳枝飘拂,满含翠色;吴王城内,像苏小那样的歌娃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故答案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此题属于没有给出分析的方向,属于自己分析,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理解诗句,从诗句和诗意的理解中把握情感,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以有如下的理解和参考:首联写现中的景物、二月的春风吹拂江面,明亮的水波荡漾、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颔联写想象中的景物、吴王宫殿里,柳枝飘拂,满含翠色;吴王城内,像苏小那样的歌娃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以上两联,描写的景物都充满欢快之意,颈联写人能歌善舞,那些花枝招展的女子究竟去往何方?或者追随谁人而回?尾联写千百年来,吴王城早已销声量迹,当年的国都如今成了片荒原,当年的风流人物也已化成了灰烬。诗中借咏史来反映现实,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初冬夜饮》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前言】 他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被流放。 【查看全文】
2 自宣城赴官上京翻译赏析_自宣城赴官上京原文_作者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 【查看全文】
3 云·尽日看云首不回翻译赏析_云·尽日看云首不回原文_作者杜牧《云尽日看云首不回》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翻译】 自晨到昏看到的都是云遮云盖的天, 【查看全文】
4 怀吴中冯秀才翻译赏析_怀吴中冯秀才原文_作者杜牧《怀吴中冯秀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注释】 ①长洲苑;故址在苏州西南 ②邮程: 【查看全文】
5 村舍燕·汉宫一百四十五翻译赏析_村舍燕·汉宫一百四十五原文_作者杜牧《村舍燕汉宫一百四十五》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牧。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 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 【查看全文】
6 村行阅读答案-杜牧,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村 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点明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