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原文_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翻译赏析_作者范成大

  《望乡台·千山已尽一峰孤》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前言】
  《望乡台》是南宋范成大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范成大被调到成都出任知府的赴川途中,全诗用简练质朴,清新疏朗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既有愿为国效力、不应因征途遥远而犹豫彷徨的心情,又有对家乡切切的思念和不尽的眷恋。全诗质朴简淡,语言清新疏朗,但所蕴含的心绪却幽婉,别有韵味。
  【注释】
  ①望乡台:有人认为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面。有人认为作者入川途中未必经过这里。用此作题主要是取登高远望,权以当归之意。
  ②尽:走完。
  ③立马:使马站住,指停马不走的意思。疾驱:赶马很快地奔跑。
  ④蜀川:指四川盆地。
  ⑤更无:不再会有。东吴:指作者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
  【翻译】
  越过千山,登上最后一座峰峦,容我立马山巅,莫要快马扬鞭。进入蜀川地势就像手掌一样平坦了,再没有高高矗立的山头可以登上去远望东吴家乡。
  【赏析】
  这首诗自是旅途登高之作,也是怀乡之作。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顿挫有致的艺术手法。
  首句写艰难行程。诗人自被从广西经略安抚使调四川制置使,几个月来,早春从桂林出发,经湖南而至荆州,然后沿秭归、巴东、巫峡、万州一线人川,时而舟楫浮江,时而越岭攀山,半载漂泊在万水千山的旅途中,至遂宁府才“千山已尽”,始见平川。其间必是历经惊险,也有“野翁酌水煎茶献,自古人来到此难”(《九盘坡布水》)的欣慰。既然“千山已尽”,一马平川始见,那么这最后一山便显得孤峰独拔了。此句“尽”与“孤”相呼应,不仅写出了行程艰辛,还写出了眼前景色,更流露出诗人快到达目的地的喜悦心情。
  次句写诗人缓辔踟蹰不前。照说艰难行程已告终结,面对一抹平川,理当庆幸欢悦,策马扬鞭,但诗人却笔锋一转,竟留连于这最后一座山头了,作一顿挫。
  三、四句直抒胸臆,申述“立马行人莫疾驱”的原因。一写诗人眼见“平似掌”的川蜀心情开朗,二写出诗人将入川中,离乡愈远,乡思也愈切的微妙情怀。原来诗人踟蹰的是从此再无高可登,再不能遥望家乡了。既畏登山险劳,又生无山可登之愁;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心态,更以前者衬托后者,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念。
  此诗作者用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格调,准确地表达了复杂的心情,真不失为他轻巧诗风的佳作。


相关阅读
1 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翻译赏析_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原文_作者范成大

《重阳后菊花过了登高菊尚新》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前言】 《重阳后菊花二首》是宋 【查看全文】

2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翻译赏析_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原文_作者范成大

《朝中措长年心事寄林扃》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年心事寄林扃。尘鬓已星星。芳意不如水远,归心欲与云平。 留连一醉,花残日永,雨后山明。从此量船载酒 【查看全文】

3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翻译赏析_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原文_作者范成大

《浣溪沙十里西畴熟稻香》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 【查看全文】

4 清明日狸渡道中翻译赏析_清明日狸渡道中原文_作者范成大

《清明日狸渡道中》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前言 【查看全文】

5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翻译赏析_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原文_作者范成大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一 【查看全文】

6 醉落魄·雪晴风作翻译赏析_醉落魄·雪晴风作原文_作者范成大

《醉落魄雪晴风作》作者为宋朝诗人范成大。其古诗全文如下: 雪晴风作。松梢片片轻鸥落。玉楼天半褰珠箔。一笛梅花,吹裂冻云幕。 去年小猎漓山脚。弓刀湿遍犹横槊。今年翻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