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堂会宿二首阅读答案-苏辙

发布时间: 2022-08-26
逍遥堂会宿二首
苏辙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仕,将宦游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复移守胶西,而辙滞留于淮阳、济南,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①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其一
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
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

其二
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②。
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注释】①即徐州,熙宁十年苏轼任徐州知州。
②《晋书·山简传》载,山简为襄阳太守时,“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
2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前两句写徐州逍遥堂之景,兄弟二人许久未见,辗转多地,终要会宿逍遥堂。
B.第一首中的“误喜”有空欢喜之意,此时此刻兄弟虽对床夜语,但分离之日已然不远。
C.第二首首句中写官舍里夜凉如水,既是真实的感受,也暗示兄弟分开后的孤独、清冷。
D.第二首次句化用山简嗜酒之典,以此自况,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作者只能借酒消愁。
28.第一首诗最后一句“不知漂泊在彭城”中“不知”二字意味深长,请简要赏析。
29.学者叶嘉莹在古人诗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兴发感动”之说,即诗歌的感动往往缘自大自然的引发。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因风雨而感怀离合之意的。


27.D项“意在表明苏轼离去后,作者只能借酒消愁”赏析错误,是诗人想象自己离开徐州后苏轼的心情,不是苏辙借酒消愁,是苏轼。
28.既是因“误喜”而暂忘“漂泊”,故而“不知”,更是诗人对“误喜”的自嘲。暂时漂泊彭城,其实是没有什么可喜的,“不知”喜在何处,抒写了强烈的无奈之情。
29.逍遥堂的风雨声引起苏辙兄弟的“追感前约”,触景生情。秋风秋雨,一般给人以“凄然”之感,此次给他们的却是“喜”,毕竟“会宿逍遥堂”了。兄弟二人在外漂泊,难免分离,第二首以凄风苦雨作结,借景抒情,营造清冷的氛围,突出了苏轼的苦闷。


相关阅读
1 《题榴花》阅读答案-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题榴花①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注】:此诗是题于张十一旅舍的。张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诗时张十一和他都 【查看全文】

2 送樊侍御之金陵阅读答案-谢榛,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送樊侍御之金陵 [明]谢榛 地入维扬路,天分牛斗墟。 秋帆二水①外,春草六朝余。 冰雪生官舍,风尘走谏书。 从来经国者②,宁不念樵渔? [注]①二水:指秦淮河与长江。②经国者:管 【查看全文】

3 放言阅读答案-王禹偁,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放言 王禹偁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鸟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查看全文】

4 《沉醉东风·对酒》阅读答案-卢挚,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沉醉东风对酒 卢挚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 炼成腹内丹①,泼煞②心头火。 葫芦提③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选自《元曲鉴赏辞典》) 【注】:① 【查看全文】

5 《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阅读答案-张籍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7.从体裁上着,本 【查看全文】

6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阅读答案与赏析-韩翃

送王府张参军附学及第东归 韩翃 邻家不识斗鸡翁①,闭户能齐隐者风。 顾步曾为小山客②,成名因事大江公③。 一身千里寒芜上,单马重裘腊月中。 寂寂故园行见在,暮天残雪洛城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