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桂花阅读答案-李清照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

发布时间: 2022-06-10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宋代]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北宋党争期间,诗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首句重在赋“色”,兼及体性;继而重在咏怀,突出“香”字。
B.“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生动描绘了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肯定了她是“花中第一流”。
C.“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这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表达对桂花的赞美。
D.词中的“骚人”指屈原。“可煞无情思”,作者抱怨屈原当年不收桂花入《离骚》是“情思”不够。
9.有人评价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8.B.“生动描绘”错,原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没有“生动描绘”,只是“议论”而已。
9.诗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①“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是直接赞答案叹桂花。②“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③“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间接表达桂花之独特。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诗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
第一层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反映了清照的审美观,她认为品格的美、内的美尤为重要。“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肯定了她是“花中第一流”。
第二层议论:“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连清照一生酷爱的梅花在“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颇为称许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叹弗如。以“梅”“菊”来侧面赞美桂花。接着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
第三层议论:“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清照很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实乃一大遗恨。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


相关阅读
1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阅读答案与翻译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 【查看全文】

2 渔家傲阅读答案-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查看全文】

3 永遇乐·落日熔金阅读答案与翻译-李清照

永遇乐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③盛日,闺门 【查看全文】

4 满庭芳·小阁藏春翻译赏析_满庭芳·小阁藏春原文_作者李清照

《满庭芳小阁藏春》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 【查看全文】

5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_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翻译赏析_作者李清照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 【查看全文】

6 古诗夏日绝句的诗意_夏日绝句原文赏析_作者李清照

《夏日绝句》作者是宋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前言】 李清照诗借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