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萧萧卧泽中”与“镜中衰鬓已先斑”都表示了诗人年华老去的感伤。
B.“嚼齿空”与“塞上长城空自许”中的“空”都是“徒然、白白地”意思。
C.“细雨春芜”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营造了不同的氛围。
D.“死去犹能作鬼雄”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相似的内涵。
16.本诗是如何“书愤”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5.B
16.①用典抒情。借苏武牧羊、张巡嚼齿的典故,使内心之“愤”表现得更为含蓄、复杂;②寓情于景。写春雨飘洒在上林苑,清冷的夜月照见洛阳宫的凄清之景,渲染烘托诗人内心之“愤”;③直抒胸臆。结尾两句,诗人内心之“愤”喷薄而出,情感充沛而强烈。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
B.“都是‘徒然、白白地’意思”错误,“嚼齿空”对应诗句意思是“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此处“空”指内无所有。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时,主要运用了以下三种手法:
首先,作者用典抒情。“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一联,连用两个典故,分别是苏武牧羊、张巡嚼齿的典故,作者在此以苏武和张巡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痛恨。用典抒情让作者内心之“愤”表现得更为含蓄、复杂。
其次,作者在诗中寓情于景。“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表面是写景,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上林苑”“洛阳宫”是西汉的皇家园林和宫殿,此处代指开封的北宋皇城,此时开封在金人的占领之下,作者借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凄清之景,渲染烘托诗人内心之“愤”。
最后,作者在情感强烈到无以复加之时,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诗的结尾两句“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是说诗人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诗人内心之“愤”喷薄而出,情感充沛而强烈,表达了自己老骥伏枥的决心。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 【查看全文】
2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阅读答案游诸葛武侯书台① 宋 陆游 沔阳②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 【查看全文】
3 《归次汉中境上》阅读答案与解析-陆游归次汉中境上 陆游 云栈屏山阅月①游,马蹄初喜踏梁州。 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扬②日夜流。 遗虏③孱孱宁远略,孤臣耿耿独私忧。 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 [注]①阅月 【查看全文】
4 哀郢二首(其二)阅读答案与解析哀郢二首(其二) 陆 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 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自古著羁臣。 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 【注】哀郢:本 【查看全文】
5 夏日六言·溪涨清风拂面翻译赏析_夏日六言·溪涨清风拂面原文_作者陆游《夏日六言溪涨清风拂面》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翻译】 雨后溪水见涨,清风拂来,真是心旷神怡 【查看全文】
6 长歌行(节选)阅读答案与解析-陆游长歌行(节选〕 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①,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②,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注】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