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B.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
C.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
D.顿首,古时的一种最重的拜礼,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及地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以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臣子上朝见君王时所用的拜礼,拜师礼、拜祖,民间的拜贺、拜别,也用此大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结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十分生气,刘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终于答应。
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胡惟庸拿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罪怪,但心存芥蒂,停了刘基的俸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①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
②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10.C (依语法分析,注意动宾结构,“陷太平”“谋东下”“或议奔据钟山”,“奔据钟山”是议的内容,其间不能分。)
11.D(解析“顿首是古时最重的拜礼”错,还有“稽首”;上朝臣子见君王、拜师礼、拜祖礼等正式场合行“稽首”礼。本文太祖与刘基私下谈话,在非正式场合,故可“顿首”。)
12.A (解析“通款”不是用钱财买通关节,而是转达诚意。“难色”不是十分生气,而是为难之色。)
13.①我过于憎恨坏人坏事,又忍受不了繁琐的工作,如果当了丞相,将辜负皇上的隆恩。(得分点:“疾恶”、“繁剧”“且”“孤”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太祖说:“他多次想害你,你竟然为他的处境着想(或为他说话)?我将要拜你为丞相。”(得分点:“数”“乃”“相”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刘基传原文翻译
附:文言文翻译
起初,明太祖因为某事责怪丞相李善长,刘基说:“李善长是功勋老臣,能够协调诸将德关系。”明太祖说:“他多次要陷害你,你却替他说话?我要让你做丞相。”刘基叩首说:“换丞相就比如换柱子,必须用大木头才行。如果用小木头,房子马上就会塌的。”后来李善长被罢免,皇帝打算让杨宪做丞相。杨宪一直和刘善德关系很好,刘基却极力认为不可,皇帝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说:“就像驾车,我担心他会把车辕拉翻。”皇帝说:“我的丞相,实在是没有超过先生你的。”刘基说:“我太过于疾恶如仇,又经不住繁杂的事物,如果做了丞相会辜负了您的恩德。天下不愁没有人才,只要明主尽心寻访,眼前的几个认真的是不能胜任哪。”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身败名裂了。洪武三年,刘基任弘文馆学士一职。十一月,皇帝大封功臣,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官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皇帝恩赐告老还乡。胡惟庸刚好当左丞相执掌省事,挟着以前论相的怨恨,于是阴使官吏攻讦刘基,说谈洋之地有王气,刘基企图在这里做墓,百姓不同意,就请朝廷设立巡检司驱逐平民百姓。皇帝虽然没有降罪于刘基,然而听后心有所想,最终剥夺了刘基的爵禄。刘基内心恐慌上朝谢罪,就留在了京城,不敢回来。不久,胡惟庸为宰相,刘基十分忧伤地说:“假使我的话没有应验,那是苍生的福气啊。”由于忧虑愤恨不过刘基身体疾病发作,洪武八年三月,皇帝亲自写了诰书赐给他,并派使者护送他回家乡。刘基回来住了一个月就病逝了,享年六十五岁。刘基在京师生病期间,胡惟庸曾派医来,刘基吃了他的药,感觉有拳头大小的东西积聚在腹中。后来中丞涂节首先告发胡惟庸谋逆大罪,曾说过他用毒药害死刘基等等的话。
相关阅读
1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卷二百零五》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从欧阳德学。登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历刑部郎中。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东宫建,赦天下。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 【查看全文】
2 成祖永乐二年四月,册立世子为皇太子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纪事本末·太子监国》成祖永乐二年四月,册立世子为皇太子。先是,洪武二十八年,太祖亲册为燕世子。时秦、晋、燕、周四世子,太祖皆教而试之。一日,使分阅卫士,燕世子还独后。问之,对日:寒其 【查看全文】
3 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刘元珍传》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 【查看全文】
4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阅读答案与解析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 【查看全文】
5 麻贵,大同右卫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麻贵传》麻贵,大同右卫人。父禄,嘉靖中为大同参将。贵由舍人从军,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十年冬,以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为 【查看全文】
6 宋濂,字景濂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宋濂传》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