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10 C(文言断句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语境疏通文意,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D两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偕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答案是C项。)
11 A(“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
12 D(“最终全军覆没”错,原文为“良玉、令两军皆覆”。)
13.(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
( 关键词:“朔”“檄”“节度”各1分,句意2分。)
(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
(关键词:“士民哭送者”“载”“为疏救”各1分,句意2分。“为疏”译为“写奏疏”亦可)
【参考译文】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兵的乡民。中尉奉鐕勾结贼兵抵达城下,邵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捉拿了奉鐕,并且招募市民,起用被免职的旧将领固守成都。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廷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十二年五月,傅宗龙入朝掌管中枢,就提拔邵捷春担任右佥都御史接替他。此时张献忠、罗汝才已经反叛,邵捷春派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路扼制。方国安连续打败贼兵,贼兵于是回到陕西、湖北。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布檄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的节制调度。杨嗣昌认为湖北土地广阔,贼兵难以制服,(如果)驱使他们进入四川,四川地势险要,贼兵无法施展,大军追逼就能大获全胜,又考虑四川有重兵把守险要之处,贼兵将返回荼毒湖北,就调出四川的精锐兵力一万多人由自己使用,四川的军队从此更加疲弱无力不足以支撑。邵捷春愤怒地说:“依照法令丢失一座城,巡抚就获罪。现在要把四川让给贼兵,这是督师要杀我啊。”跟杨嗣昌争辩,不被听取。杨嗣昌在八月底率军进入四川,这时各路贼兵全都集中在四川境内了。正当这个时候,邵捷春率领两万疲弱士卒防守重庆,能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张令的部队。于是邵捷春就扼守水寨观音岩作为第一道关口,让部将邵仲光驻防。九月,张献忠突袭打败了邵仲光的部队,占领了上马渡。十月,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关隘驻军对贼兵的动向侦探不清楚,防军有时又远离防地,贼兵就钻空子通过了没人防守的地方。杨嗣昌于是收斩邵仲光,又上奏疏弹劾邵捷春作战失败。十一月,逮捕邵捷春的使者到来了。邵捷春为人清廉谨慎,治理四川实施惠民政策。(他被逮捕时)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皇帝命令巡按御史派官员把邵捷春押送到京师,打入监牢判处死刑。邵捷春自知难免一死,第二年八月就喝下毒药死在狱中。福王在位时,朝廷给邵捷春恢复了官职,追赠他为兵部右侍郎。
相关阅读
1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刘基传》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基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 方国珍起海上,掠郡县, 【查看全文】
2 张本,字致中,东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张本传》张本,字致中,东阿人。张本,字致中,东阿人。自国子生授江都知县。燕兵至扬州御史王彬据城抗为守将所缚本率父老迎降成祖以滁泰二知州房吉田庆成率先归附命与本并为扬州知府 【查看全文】
3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杨维岳传》杨维岳传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 【查看全文】
4 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许士柔传》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 先是,魏忠贤既辑《三朝要典》,以《光宗实录》所载与《三朝要典》左,乃言叶向 【查看全文】
5 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袁继咸传》袁继咸,字季通,宜春人。天启五年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冬,擢御史,监临会试,坐纵怀挟举子,谪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 七年春,擢山西提学佥事。未行,总理户、工二 【查看全文】
6 海瑞在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