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明史·姜绾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B.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C.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D. 先是/御史余濬劾中官陈祖生违制/垦后湖田湖/为之淤/奏下南京主事卢锦勘报/锦故与祖生有隙/而给事中方向尝劾祖生不职状/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而诋祖生益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御史,先秦时指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朱元璋奉行以孝治天下。
C. 法司,明清时以吏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
D. 量移,古代公文用语。多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至距京城较近的地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姜绾履职尽责,积极进言。担任南京御史期间,他先是陈述治国之策十件事,后又说午朝应当讨论重大政事,不要泛泛陈说琐事。这些都得到皇帝的答复。
B. 姜绾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弘治二年二月,南京守备太监蒋琮因芦场事件交由姜绾复查,蒋琮向姜绾求助,但姜绾不为所动,反而上疏列举蒋琮十条罪行。
C. 姜绾遭受报复,因此被贬。姜绾弹劾蒋琮没有成功,反而遭到蒋琮的报复。蒋琮与陈祖生、刘吉等人合谋反扑,姜绾被逮捕到京城审讯后,贬为桂阳判官。
D. 姜绾颇善用兵,破贼有功。任庆远知府时,他斩杀大盗韦七旋、韦万妙,击退其党羽,受到刘大夏赏识。后与潘蕃一起指挥各路兵马大败贼寇,平定思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琮以守备重臣与小民争利,假公事以适私情,扬言阴中,胁以必从。
(2)绾条二府形势,请改设流官,比中土,廷议从之。寻引疾还。
答
10. B 11. C 12. D
13. (1)蒋琮任守备重臣与小民争利,假借公事来满足私欲,扬言暗地里中伤(告发者),威胁(他们)必须服从。
(2)姜琬逐条上奏二府形势,请求改设地方官,比照中原,廷臣商议后听从他的建议。不久因病辞官回乡。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中,“湖为之淤”中的“湖”作主语,所以从它前面断开,排除CD;“又因雷震孝陵柏劾大学士刘吉”中“大学士刘吉”作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C项,三司中的吏部应该是刑部,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D项中,“后与潘蕃一起指挥各路兵马大败贼寇,平定思恩。”表述错误,根据原文“蕃令与都指挥金堂合诸路兵大破贼,思恩平。”可知,是与金堂一起指挥各路兵马大败贼寇,平定思恩。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假,假借;适,满足;阴,暗地里;(2)条,逐条上奏;流官,地方官;中土,中原;引疾,托病辞官。
相关阅读
1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杨继盛传》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 【查看全文】
2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 【查看全文】
3 《明史·陈幼学传》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 【查看全文】
4 《明史 汪应轸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 【查看全文】
5 刘玉,字咸栗,万安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刘玉传》刘玉,字咸栗,万安人。祖广衡,永乐末进士。正统间,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积粟数百万,督治陂塘为旱涝备。景泰初历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请遇灾伤毋俟勘报即除其赋庶有司不 【查看全文】
6 《明史·王洽传》阅读答案与翻译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