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
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
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
【注】①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②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
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
B. 藉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
C. 诱令张昶赍诏而来 赍:携带
D. 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 责:责备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
(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选)》)
答
9. D
10. (1)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2)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
11. (1)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
(2)痛惜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平平庸庸而死,使自己的文章不能在后代传扬。
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责:要求。故选D。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窃:我;以:认为;效:效法;侔:一样;奇:意动用法,感到十分惊奇;留:挽留;力:竭力。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凡:总共;得:能够;焚:被焚毁;殆:大概;恨:痛惜;没世:死;不表于后:不能在后代传扬。第一句被动句,第二句状语后置句。
【参考译文】
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尤为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当时,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已平定宁越,计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李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招降太祖。叶兑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的身份献书给太祖,解说天下大计,大体意思如下:
我听说想要取的天下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计划,韩信初见高祖,就筹划着楚、汉的成败,孔明卧于草庐之中,就与先主讨论三分天下的形势。我们现在的计划,应该在北面灭掉李察罕,在南面吞并张九四,抚慰温、台两州,占领闽、越两州,定都于建康,在江、广两地发展势力,进则可以越过两淮北征,退则 可以划长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是帝王之都,凭借我们的兵力资财,攻出去能克敌制胜,退回来能固守不败,一百个察罕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现在听说李察罕妄自尊大,写信给您,就像曹操招降孙权一样。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
张九四的地盘,南面包括杭、绍两州,北跨通、泰两州,以平江为巢穴。现在想攻打他,不如佯称攻取杭、绍、湖、秀四州,而派大军直捣平江。城池坚固难以一下子攻占,就用锁城法困住他。再分派军队攻克平定平江附属的城镇,征收赋税来供给部队,张九四死守空城,怎么能够不艰难呢?
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以驯服而亲近。往年大军攻占婺州,他立即写信投降。后来您派夏煜、陈显道招抚,他又狐疑不归顺。他派使者从海路报告元朝,说江东地区(此处指朱元璋)委托他向元朝投降,诱使张昶带着招降的诏令而来。又派韩叔义为说客,想要却说您奉行诏令。他已经归降了我们,却反而招我们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十分狡诈,应当兴师问罪。然而他以水为命,一听说部队到来,就带领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骑奈何不了他。攻打他的战术,应当限定日期,要求他归顺。他自从方国璋覆灭后,就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行了,就连叔义也称说我军势力强盛,可见元气大伤了,正可以威胁他而使其顺从。
福建原和浙江同属一道(行政单位),士兵脆弱城池简陋。两浙地区平定后,它一定会归附,攻下它只要一个辩士的力量罢了。如果收复拖延太久,那么派大军从温、处两州进入,奇兵从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难以支撑,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县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军声望威震,然后进取两广,易如反掌。
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成套的衣物等。几年以后,平定天下,战的计划和实施的情况,基本上和叶兑说的一样。
相关阅读
1 《明史·杨继宗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 【查看全文】
2 《明史 汪应轸传》阅读答案与翻译汪应轸,字子宿。少有志操。正德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 【查看全文】
3 《明史·王洽传》阅读答案与翻译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 【查看全文】
4 刘玉,字咸栗,万安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刘玉传》刘玉,字咸栗,万安人。祖广衡,永乐末进士。正统间,以刑部郎中出修浙江荒政,积粟数百万,督治陂塘为旱涝备。景泰初历左副都御史镇守陕西请遇灾伤毋俟勘报即除其赋庶有司不 【查看全文】
5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杨继盛传》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嘉靖二十六年,登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召改兵部员外郎。俺答①躏京师,咸宁侯仇鸾以勤王故,有宠,帝命鸾为大将军,倚以办寇;鸾中情怯,畏寇甚,方 【查看全文】
6 《明史·陈幼学传》阅读答案与翻译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