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清史稿·顾琮传》)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B.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C.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答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D.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1l.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白旗,满洲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的重要形式。
B.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钦差官,官名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均由重臣担任。
D.总督,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管辖一省或多省,负责辖区内的军政事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琮不喜欢儒家学问,但喜欢农兵书算等技艺。他在康熙皇帝开设的算学馆学习,因成绩优秀而任命为吏部员外郎。
B.顾琮为民着想。在担任河南观风正俗使期间,在处理赈灾粮的问题上,坚持不加重百姓负担,和总督田文镜产生了矛盾。
C.顾琮待人古道热肠。他担任山东总河时,朋友完颜伟得了重病,他悉心照顾,直到其去世,还典当衣服为其料理后事。
D.顾琮喜好风雅。他虽不是科举出身刚直孤傲但经常准备一些品质优良的文房用具,赠送给善于诗文创作的属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仍令运回,则脚运船费,仍取诸民,民何以堪?
(2)完公殁后事宜,公一力周旋,护送还其里第。
10.B(3分)【解析】正确的标点是:有书吏行贿某官,某官首之于总理局务怡亲王,王命公审理,吏狡诋,公笞之。同官忌公者,诬公欲杀吏以灭口。
11.C(3分)【解析】钦差不一定是重臣担任,经常由皇帝信任的低级官员担任。
12.C(3分)【解析】完颜伟只是顾琮的前任,并无深交,但顾琮对他尚且如此用心照顾,更显得其古道热肠。
13.(1)如果仍让运粮官将粮食运回,那么陆路、水路产生的运费,仍然要从百姓那里收取,百姓怎么能够承受呢?
(“脚运”“诸”“堪”各1分,句意2分)
(2)完颜伟去世后的相关事情,顾琮全力承担,还护送他的遗体回到家中。
(“殁”“一力”“里第”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顾琮字方用,满洲正白旗人,学习农学、兵法、书法、算学,不喜欢儒家的章句学问。圣祖开设算学,顾琮得以参与其中。经考核加以奖励,得以任吏部员外郎。世宗即位后,要稽查核算财税,让顾琮负责这个差事。有一个官署的吏员给某位官员行贿,这位官员向总理局务怡亲王告发,怡亲王命令顾琮审理此案。那个吏员狡辩诋毁别人,顾琮对他动了笞刑。在一起任职的嫉妒顾琮的官员,诬蔑他想要杀掉那个吏员灭口。怡亲王怀疑顾琮也受了贿,就上奏弹劾顾琮,并交付刑部一并严厉审讯。那个吏员证明顾琮没有一丝一毫的沾染,顾琮得以被判无罪。离开京城担任河南观风正俗使。当时,有人上奏河南省闹灾荒,世宗命令从山东运十万石粮食用以赈济。总督田文镜隐瞒灾情,说年成丰收,百姓不需要粮食,仍命令运粮官将粮食带回去。顾琮争辩说:“这个时候百姓未必不需要粮食。就算不需要,可车船既然已经运来了,留存在州县的仓库中,也有有备无患的意义啊。如果仍命令运回去,那么陆路、水路的运费,仍然要取之于百姓,百姓怎么能受得了呢?况且君王有分开的土地,却没有分开的百姓,河南省的官员百姓也就是山东的官员百姓。做臣子的,应当同心共济,不应该自己分开区域,粉饰太平,以希望得到恩宠。”田文镜更加不高兴,密奏皇上说顾琮傲慢无礼,气焰凌驾在他之上。世宗问顾琮,顾琮说观察使是钦差官,与督抚的职务是平行的,无所谓上下。既然没有上下之分,微臣怎么会有凌驾他人之上,灭他人威风的意思呢?”世宗笑了。顾琮担任山东总河时,前任完颜伟奉召回京,还没有出发就病重了。他的意思是想要离开官署进行调养。顾琮坚决制止他,说:“我和你共同侍奉皇上,也就是兄弟。有弟弟还在,兄长有什么担忧的呢?”凡是一切做汤熬药便溺之事,都是顾琮亲自料理。一刻也不离开。完颜伟去世后的事宜,都由顾琮全力办理,护送他的遗体返回家中。后巡漕御史伊灵阿也在他的寓所病故,顾琮也是典质衣物,为他办理丧事,如同送完颜伟时。顾琮虽然刚正孤傲,百折不回,有“顾铁牛”之称,但他天生喜欢花竹,他身边的侍立校尉、千总都是清俊的少年。浙江总督李卫气焰超出一般人之上,但他最尊敬顾琮。他又制作了很多漆盘,用来盛放好的砚台和好的墨。听说属吏中有能作诗写文章的,总是亲手赠送给他。他就是这样的风趣。顾琮七十岁去世。
相关阅读
1 《清史稿·刘长佑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贡。与同县江忠源友。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 【查看全文】
2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姚莹汤海秋传 姚莹 海秋汤氏名鹏,湖南益阳人,道光三年进士。初为礼部主事,年甫二十,负气自喜。为文章震烁奇特,诸公异其才,选入军机章京。补户部主事,转贵州司员外,擢山东道 【查看全文】
3 金德瑛,宇汝白,浙江仁和人阅读答案与翻译金德瑛,宇汝白,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进士,延对初置第六,高宗亲擢第一,授修撰。是岁举博学鸿词科,德瑛以荐征,既入翰林,不更试。旋命南书房行走,充江南乡试考官。德瑛 【查看全文】
4 张伯行,字孝先阅读答案与翻译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 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 【查看全文】
5 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姚启圣,字熙止,浙江会稽人。少任侠自喜。明季为诸生。顺治初,师定江南,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自效。檄署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郊行,遇二卒掠女子, 【查看全文】
6 蓝理,字义山,福建漳浦人阅读答案-《清史稿 列传四十八》①蓝理,字义山,福建漳浦人。少桀骜,膂力绝人。集族人勇健者击杀海寇卢质,诣吏,欲因以为功,吏疑亦盗也,系之狱。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悉纵系者,令赴藩下授职。理间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