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B.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C.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D.弇因说/曰闻使者从西方来/欲罢兵/不可从也/今吏士死/亡者多/弇愿归幽州益发精兵/以集大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通晓经术。汉以明经射策取士。唐始置明经科,以诗赋取者为明经。
B.宣敕,指发布命令,也可指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本文使用前意。
C.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列侯,古代爵位名。秦称彻侯,西汉沿置,后为避汉武帝刘彻讳而改称列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弇敢于提出见解。他归附光武帝后,向光武帝提议,面对来自南部的邯郸之敌不要南归,凭借渔阳、上谷两郡的兵力足以应对,没有必要为此忧虑。
B.耿弇为人小心谨慎,光武帝命令他进攻渔阳,他因父亲占据上谷,与彭宠有同样的功劳,兄弟又都不在京师,上书请回洛阳。光武帝下诏批评了他。
C.耿弇作战尽智多谋,讨伐张步时,他有意放走俘虏,使之传递准备攻打巨里城的情报,引诱敌人前来救援,乘机率军合击来援之敌,取得重大胜利。
D.联弇备受皇帝信任。光武十三年,皇帝增加他的食邑,他被免去大将军之职后,仍以列侯身份参加朝会;光武帝每遇各处有异议,就向他咨询策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弇旦度河击祝阿,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
②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
答
(1)C。
(2)A.隋始置明经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3)B.“与彭宠有同样的功劳”错误;原文“弇以父据上谷,本与彭庞同功,又兄弟无在京师者,自疑”,“同功”是同心同力之意,光武帝下诏安抚他,解除他的疑虑。
(4)①耿弇早晨渡过黄河攻打祝阿,不到中午就攻下来了,耿弇故意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城中部众得以逃回钟城。
②我修造攻城器具的原因,就是想要引诱招来费邑,如今费邑来了,恰恰是我所希求的。
参考译文:
耿弇字伯昭,是扶风茂陵人。他的父亲耿况,字侠游,因为通晓经学做了郎官。耿弇从小好学,继承了父业。更始帝登上帝位,耿弇在路上听说光武帝在卢奴,就快马北上去拜见他,光武帝留下他任命为门下吏。听说邯郸的军队将要来攻打,光武帝欲要南归,召集官属商议。耿弇说:“现在(进攻的)军队从南边来,不可以向南行。渔阳太守彭宠,是您的同乡;上谷太守,就是我的父亲。发动这两郡的人马,有一万多,来自邯郸的进攻不值得忧虑。”更始帝见光武帝声威一天天盛大,君臣产生疑虑,于是遣使者立光武为萧王,令他罢兵与有功劳的将领们一起回长安。耿弇于是劝说道:“听说有使者从西方来,要你罢兵,不能听从(他的命令)。现在官吏士卒死亡逃跑的很多,我愿回幽州去,增发精兵,以成大计。”光武帝十分高兴。光武帝即位,授予耿弇建威大将军之职。建武四年,光武帝下诏令耿弇进攻渔阳彭宠。耿弇因为父亲占据上谷,本来与彭宠同心同力,兄弟又都不在京师,自起疑虑,不敢独自进军,上书请求回洛阳。光武帝用诏书回报说:“将军做官,全家为国,所向克敌,功劳卓著,有什么嫌疑,想要求征召呢?暂且与王常一起驻扎在涿郡,努力想计策。”建武五年,光武帝派遣耿弇进军讨伐张步。张步得知,就派他的大将军费邑驻扎在历下,又分兵驻扎在祝阿,另外在太山钟城列几十座军营等待耿弇来进攻。耿弇早晨渡过黄河攻打祝阿,不到中午就攻下来了,耿弇故意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城中部众得以逃回钟城。钟城人听说祝阿已经溃败,十分恐惧,于是丢下军营全部逃走。费邑又派他的弟弟费敢把守巨里。过了几天,有投降的人说费邑听说耿弇要攻巨里,谋划来救援。耿弇就严令军中赶快修造攻城器具,传令各部,三天后全力攻打巨里城。暗中放松对俘虏的看守,使他们得以逃回去。逃回去的人把耿弇的进攻日期报告给费邑,费邑到期果然亲自率领三万精兵来救援。耿弇高兴地对诸将说:“我修造攻城器具的原因,就是想要引诱招来费邑,如今费邑来了,恰恰是我所希求的。”随即分三千人围守巨里,亲自率精兵登上山坡,居高临下合击费邑的军队,大败费邑,临阵斩杀费邑。然后把费邑首级在巨里城中示众,城中人恐惧,费敢率领所有部下逃回张步那里。耿弇又率兵攻击其他没有攻下的营邑,平定四十多营,终于平定了济南。耿弇一生平定的郡共四十六个,攻下的城市共三百座,没有遭到过失败和挫折。十三年,光武帝增加耿弇的食邑,耿弇交回大将军印绶,免去大将军之职后,他以列侯身份参加朝会。光武帝每遇各处有不同意见,就召他进宫咨询策略。年五十六,永平元年去世,谥号为愍侯。
相关阅读
1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2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5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6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