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B.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C.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D.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
B.功曹史的职责主要是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在曹掾史中地位不高。
C.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封赐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
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逝,当地官员吏民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却寄住在别人家。
B.张禹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伍子胥的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一举通过。
C.张禹心系百姓,严格要求官员。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方便灌溉,重获良田;对于弄权有过的上司,严正地绳之以法,整肃风气。
D.张禹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捐献领地的三年租税,以缓解困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怨德美恶,莫不自归焉。(5分)
(2)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5分)
答
10.D
11.B (功曹史职统诸曹,在曹掾史中地位最高。)
12.C (不是“上司”,应是下属。)
13.(1)当地官民很少见过使者,百姓心怀喜悦,不管是心怀怨恨的还是品行恶劣的,没有不自行归案的。(“希”,少;“怨德美恶”,偏义复词;“自归”,自行归案。各1分,句意2分。)
(2)听说皇帝车驾将到江陵,张禹认为不应不顾险阻遥远,用驿马送去谏言。(“幸”,临幸,皇帝到某处;“冒”,不顾,顶着;“驿马”,名作状,用驿马。各1分,补出主语1分,句意1分。)
附参考译文:
张禹字伯达,是赵国襄国人。张禹性情忠厚节俭。父亲死后,汲县官吏百姓赠送办丧事的钱财前后达数百万,他全部没有收受。又把田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永平八年,被举荐为孝廉,渐渐获得升迁。建初年间,被任命为杨州刺史。当他过江巡视部属,中原百姓都认为长江中有水神,很难渡过。张禹即将过江时,官吏坚决请求不要渡江,张禹不听从。并且厉声说:“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的目的在于审察冤假错案,难道还会害我吗?”于是划桨过去了。走遍所属郡县,深渊幽暗的地方没有不全部走到的,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把很多情况弄明白,提出来处理了(冤情)。当地官民很少见过使者,百姓心怀喜悦,不管是心怀怨恨的还是品行恶劣的,没有不自行归案的。元和二年,转任兖州刺史,也有政治清明公平的美称。三年,升为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旁边有很多良田,却荒废没人修整。张禹替他们开挖水门,通渠引水灌溉,于是改造成了数百顷熟田。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勉励劳动,使谷物大获丰收。邻郡贫困来归附的有千多户,房屋相连,下面成了集市。后来每年开垦千余顷,百姓的财物用度富足。功曹史戴闰,是以前太尉的掾吏,权柄倾动郡内。有小罪,张禹叫他自行到徐县相关部门投案,然后绳之以法。自长史以下,没有不感到震惊肃然的。永元六年,进入朝廷做大司农,又被授予太尉之职,和帝很礼待他。十五年,皇上南巡祠园庙,张禹以太尉兼卫尉的身份在朝留守。听说皇帝车驾将到江陵,张禹认为不应冒险远行,用驿马送去谏言。诏书回复说:“拜谒祠园庙已经结束,应当往南祭拜大江,正好得到你的奏报,(皇上)驾临汉水就掉转车舆回来。”等到回朝之后,张禹特别受到赏赐。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宜。永初元年,张禹因策立天子之功封为安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受封。这年秋天,因寇贼之患和水雨之灾,皇帝下旨免去徐防、尹勤之职,而张禹内心不安,上书请求退休,又被授予太尉的官职。后来连年灾荒,府库空虚,张禹上疏请求捐献自己领地三年的租税,来帮助郡国粮食的供给和钱财借贷,朝廷下诏许可了。永初五年,因为君臣不和而被皇帝下诏免职;永初七年,死在家中。授予小儿子张曜郎中官职,长子张盛继承他的食邑。
相关阅读
1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2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3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6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