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 ) ⑵高宗辅政,不之任(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 (1分)
A.案件 B.查究 C.几案 D.按照
(2)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 (1分)
A.庄重 B.骄傲 C.自夸 D.体恤
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B.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C.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D.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19.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4分)
20.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 和 的特点(2分)
答
15.(2分)(1)征召(2)赴、往、到
16.(2分)(1)B(2)D ( 1 )“案”,结合“事”分析,应该为动词词 性, 调查、 查办的意思。 句意: 思远不从, 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故选 B 。
( 2 ) “矜”, 结合“厚”“遇” 分析,译为体恤、怜悯。句意: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故选 D 。
17.(2分)C “思玄”是长兄名字,不应该断开,排 除 A 项、 B 项。“表”是上表的意思,目的是“乞自解”,不应该断开,排除 D 项。句意:长兄王思玄去 世,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故选 C 。
18.(6分)有宾客来访,(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趁便不上前,如果来人仪表鲜明整洁(或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通、辄、密、觇视、方便、乃、两处省略为7个点,错一个,扣一分,扣满6分为止。)
19.(4分)左右的人(那些下属)只知道远祸全身,不顾恩义(1分),与王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的行为(1分)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王思远的重情重义的美德(1分)。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理解语句意思,结合于文本位置分析 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角度分析。“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结合“宋 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分析,左右的人不顾恩义,与王思 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王思远的重情重义。
20.(2分)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深谋远虑
解答此类试题,阅读第③段和第⑤段,逐段逐句地 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结 合“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 故”分析,王思远不畏权贵;结合“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 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分析,王思远深谋远虑。
[参考译文]
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长兄王思玄去世,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此人,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后来王晏事败。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鲜明整洁(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