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初,丞相亮以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预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权大笑,嘉其抗直,甚爱待之,见敬亚于邓芝、费祎。迁为侍中,徙尚书。
延熙十年,为屯骑校尉。时车骑将军邓芝自江州还,来朝,谓预曰:“礼,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预答曰:“卿七十不还兵,我六十何为不受邪?”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预复东聘吴,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遗预大珠一斛,乃还。迁后将军,督永安,就拜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宗预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B.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C.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D.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
11.对下面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孙权捉预手,涕泣而别曰②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③俱不足以相问也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预多次出使东吴,他说话直率的特点受到孙权的喜爱,他受孙权尊敬的程度仅次于邓芝和费祎,为维护吴蜀两国的友好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
B.诸葛亮去世之后,吴国在吴蜀边境的巴丘增加了1万人的军队,蜀国听说后也加强了永安的防守,孙强问起此事时,宗预做了非常巧妙的回答。
C.宗预老当益壮,按照周礼,六十岁就不再带兵打仗,而他却在六十岁时就接受了带兵的任务,这引起了车骑将军邓芝的不满,向他提出质询。
D.吴蜀两国是既对立又联合的关系,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使吴主孙权非常喜欢他,在他最后一次离开吴国时,孙权含泪相送,还赠送给他许多珍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芝性骄傲,自大将军费祎等皆避下之,而预独不为屈
(2)君每衔命结二国之好。今君年长,孤亦衰老,恐不复相见!
答
10.C.“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都是“以为”的宾语,前面停顿,排除A;“宜然”的意思是“应该这样”,不可断开,排除BD;故选:C. 译文为:在下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戎族,悉数增加摆地摊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全不值得过问.
11.D 而,全部表修饰,相,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12.D D“因而宗预多次受聘到吴国任职”错误,“聘”是聘问的意思.诸侯之间派使者问候致意叫聘问
13.(1)邓之性情骄傲从大将军费讳以下,都躲避他的傲气,屈居下位,而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下,屈身下位;(1分),独,唯独(1分)为屈,向他低头(1分),整体句意(2分))
(2)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事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
(每,总是,常常(1分)衔,奉,身负(1分)好,形容词用作名词,友好关系(1分)整体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宗预,字德艳,南阳郡安众县人,建宁年间随张飞入蜀。
建兴初年(223年),丞相诸葛亮让他担任主簿,升为参军右中郎将。等到诸葛亮逝世,吴国担心魏国有可能乘蜀国失去重臣而取蜀,增添巴丘守兵一万人,一方面打算救援蜀国,另一方面企图趁势与魏国争分蜀国土地。蜀国听说,也增加了永安的守兵,以防非同寻常的变故。宗预身负使命出使东吴,孙权向宗预说:“东吴与西蜀,二国如一家,而我听说您们增加了白帝城的防守部队,这是为什么?”宗预回答说:“为臣认为东吴增添巴丘的戍卒,西蜀才增加白帝的守兵,都是事情和形势使然,全不值得过问。”孙权大笑,赞赏他能抗礼直言,对他特加爱待,他在东吴所受到的敬重和礼节,仅亚于邓芝、费祎。于是宗预被升为侍中,调任尚书。
延熙十年(247年)宗预担任屯骑校尉。当时车骑将军邓芝从江州回到朝廷,对宗预说:“周礼规定,六十岁就不能带兵上阵,而您刚刚又接受带兵打仗的任务,什么原因?”宗预回答说:“你七十岁还带兵在外,我六十岁的人为何不能授出征之命呢?”邓之性情骄傲,自大将军费祎以下,都回避他的傲气屈身下位,唯独宗预不向他低头。宗预再次东行访问东吴,回国时,孙权握着宗预的手,流着眼泪说:“您总是身负使命来结成两国的友好关系,如今您年岁已高,我也已衰老,恐怕再也不能相见了”赠送给宗预一斛大珍珠,于是回国。升为后将军,都督永安,就地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赐爵关内侯。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5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