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南史·王珍国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B. 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竞/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C. 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D. 帝大惊曰/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久方有此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千石,文中指官员。因官员所得的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
B. 老蚌,又叫老蚌生珠,比喻年纪老了的人宝刀不老,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C. 父忧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逄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要离职居家守丧。
D. 丙寅,于支之一,顺序为第三个,介于乙丑和丁卯之间,文中为干支纪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珍国体恤百姓,恪尽职守。他在齐国担任南谯太守时,在饥荒之年发放粮食及财物给贫困的人;他在桂阳任职时肃清境内的贼寇。
B. 王珍国为官清廉,深受赏识。王珍国离开桂阳途经江州时,柳世隆为他饯行,看到他轻装廉洁,对他大加赞赏;皇帝表示要重用王珍国。
C. 王珍国忠于梁武帝,立下功劳。梁武帝起兵时,王珍国暗中对梁武帝表达诚意,并要求张稷胁迫张齐同起事,杀了东昏侯献给梁武帝。
D. 王珍国重信贵义,不忘恩情。梁武帝向王珍国表示自已还珍存着先前的明镜,而王珍国也一直将梁武帝砍断的黄金贴身存放,妥帖保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活国,甚副吾意。”
(2)因问讨贼方略。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
答
10. D 11. B 12. C
13. (1)高帝亲手写诏书道,“您爱民救治国家,很合我意。”
(2)(梁武帝)于是问王珍国讨伐贼兵的策。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害怕魏兵少,不以他们兵多将广而苦恼。
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皇帝大吃一惊说:“你如果为东昏而哭那么已经晚了,如果为我而哭,我还没有死。”王珍国起身拜谢,最终没有说话,坐了一会就回去了,因此疏远了他,很久之后才有改变。
“竟不答”,最终没有说话,“竟”放在句首,之前断开,排除AB;
“久方有此进”“久”,时间状语,放在句首,之前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B项,“比喻年纪老了的人宝刀不老,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错误,应是比喻人年纪老了但有贤能的儿子,后泛指老年得子。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C项,“要求张稷胁迫张齐一同起事”错误,应是王珍国私下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邀张稷一起策反。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手”,亲手;“敕”,诏书;“活”,救治;“副”,符合。(2)中“对”,回答;“患”,害怕;“苦”,意动用法,以……为苦恼。
参考译文:
王珍国,字德重,担任南谯太守,治理政事颇有才能名声。当时郡内苦于饥荒,于是发派米粮财物,来救济穷困缺乏的人。齐高帝亲手下诏说:“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这)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永明初年,升官做桂阳内史,四处抓捕盗贼,境内被肃清。卸任回到都城,路经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到江边践行送别,见到王珍国回京的装束轻便简朴,于是感叹说:“这真可以说是优秀的太守啊。”回京后做了大司马中军参军。武帝平素了解赏识他,对他的父亲王广之说:“王珍国应该得到重用,你可以说是老年得子啊。” 王广之说:“我不敢推辞。”皇帝大笑。感叹说:“后代的将领家的子弟,有能比得上王珍国的很少啊。”多次升迁做到游击将军,因为父亲去世(守孝)而离任。义军起兵,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领部队回京师,义军到了,派王珍国出城驻扎在朱雀门,被王茂的军队打败,于是(义军)进城。王珍国仍然秘密地派遣郄纂捧着一面明镜进献对高祖表示诚心,高祖折断黄金来回复他。当时侍中、卫尉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与张稷相约(结盟),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遇见东昏侯杀了他,和张稷会和了尚书仆射王亮等人在西钟下,派中书舍人裴长穆等捧着东昏侯的头归顺高祖。后来赶上侍宴,皇帝问他说:“你的明镜还在,以前的黄金还在吗?”王珍国回答说:“黄金还恭敬地带在我的肘后,不敢丢失。” 历任左卫将军,加任散骑常侍,封为滠阳侯,升迁为都官尚书。当初,王珍国自认为杀了东昏,心里想着三公。在这之前出任梁、秦二州刺史,心中常常郁闷,喝酒之后说:“我进入梁山便大哭。”皇帝大吃一惊说:“你如果为东昏而哭那么已经晚了,如果为我而哭,我还没有死。”王珍国起身拜谢,最终没有说话,坐了一会就回去了,因此疏远了他,很久之后才有改变。天监五年,魏任城王元澄作乱侵犯钟离,高祖派遣王珍国,趁机询问讨贼的方法。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兵人少,不担心人多。”高祖认为他的话很雄壮,于是暂时授予他旌节,和众军共同讨伐敌军。魏军退兵,班师回朝,改任宜阳县侯,多次升迁做到丹阳尹。死后赠车骑将军,谥号威。
相关阅读
1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2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3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4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5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6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