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丕,字叔陵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鲁丕传》

发布时间: 2019-09-11
鲁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从丕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期,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十三年,迁为侍中,免。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鲁丕传》)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坐禀贫人不实     坐:因…获罪
B. 诏从丕言           从:听从
C. 帝善丕说           善:赞许
D. 士友常以此短之     短:短处
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B. 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C. 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D. 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丕沉稳好学,孜孜不倦。为了求学,他不惜和朋友断绝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答礼,由此引发了儒士朋友们的不满。
B. 鲁丕知书达理,坚持原则。面对赵王躲疾,鲁丕制止并给皇上上书,严正指出学校是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
C. 鲁丕学有所成,终成名儒。他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
D. 鲁丕才能突出,多次得到皇上的厚爱。朝廷会见,他的辩论得到皇上的认可,退朝后,他得到皇上的衣物赏赐。
1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见文中划线处)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3. D   
14. A   
15. C 
16. (1)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该被任用。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了德行高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
(3)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解答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本题D项中“短”是动词,意为“说别人的坏话,诋毁”。故选D。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述曹丕的政绩和为政态度。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议郎”“新野令”“州课”;谓语动词:“除”“迁”“视事”“擢”“表”“坐”等。借助这些内容用排除法即可断开。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C对应原文第一段,鲁丕是建初元年,由大司农刘宽举荐的,并非选项所说的“后经科考为官”。故选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关键点:“荐”,推荐;“道艺”,指学问和技能,这里指经术;“见任用”被动句,被任用。第二句关键点:“穷困”,走投无路;“以”,因为;“长者”,德行高尚之人;“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参考译文:
鲁丕,字叔陵,性格深沉,喜欢学习,孜孜不倦。于是断绝了朋友间的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回礼。儒士朋友们常因此说他的坏话,但他欣然自得。终于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建初元年,肃宗下诏让各郡推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大司农刘宽推举鲁丕。当时参加回答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只有鲁丕成绩最优异,被任命为议郎,升为新野县令。任职一年之后,州郡考核官吏政绩,(鲁丕)获第一名,被提拔任命为青州刺史。鲁丕致力于表彰贤良之人,谨慎地行使刑罚。建初七年,他因事获罪而被捕入狱,送交司寇论处。
元和元年又征召鲁丕,两次升迁他,让他担任赵相。学生到他门下学习的人常有一百多人,关东号称他为“《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刘商曾经想躲避疾病,挑个吉利的日子搬进学校,鲁丕制止,不听。赵王于是就上书,皇帝下诏书给鲁丕。鲁丕上书说:“我听说依《礼记》,诸侯要死在正宫,大夫死在正室。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没有逃避的制度。学校是用来传授五帝的学说,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赵王想废止学校来扩大游乐的场所,这样的事情不能听从。”诏书命令听从鲁丕的意见,赵王因此而惧怕他。后来皇上巡视到赵,鲁丕特别被召见,皇上考问他经书注释,丰厚地赏赐了他。任职六年,祥瑞的征兆多次出现,官吏平民都很敬重他。
永元二年,鲁丕升任东郡太守。他在二郡时,为百姓修沟渠灌溉田地,百姓富足。多次推荐隐居的名士。第二年拜任陈留太守。在职三年,因上报贫困人数不实获罪,受召交司寇论罪。永元十一年又受征召,两次升迁后任中散大夫。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加任用。和帝趁着朝会之时,召集儒士们,鲁丕和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人辩论几个问题,和帝赞许鲁丕的说法,退朝后,特别赐给他帽子、头巾、鞋袜、衣服一整套。永元十三年,升任侍中,罢官。永初二年,皇帝下召命令公卿推举精通儒学的人,大将军邓骘推举鲁丕,两次升迁后,又任侍中、左中郎将,再任三老。永初五年,鲁丕七十五岁,在官任上去世。


相关阅读
1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2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3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4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5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6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