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5.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迹且至臣家 迹:追踪
B. 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 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数
D. 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徇:示众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
B. 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 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 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2)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8. 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
【参考答案】
5. C
6. B
7. (1)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
(2)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
8. 季布被任命为郎中,一是因为季布忠勇,有才能,二是因为政治需要;丁公被处死,是因为丁公不忠义,警示大家不要向他学习。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本题中,C项,应为“多:称赞”。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中“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这一理由错,原文是“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意思是“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包工头.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中,“及”,等到;“购”,重金征求;“匿”,窝藏;第二句中,“资”,资助;“此……也”,判断句式;“之”,的。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答出“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然后浏览全文,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概括总结。本题中,季布被任命为郎中,一是因为季布忠勇,有才能。如文中写道“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意思是“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二是因为政治需要;丁公被处死,是因为丁公不忠义,原文有“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意思是“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警示大家不要向他学习。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任性好侠,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宣称)有敢于收留藏匿季布者,其受惩将累及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对他说:现在悬赏捉拿你,情况危急,追踪觅迹就要查到我家了。您如果能听我,我斗胆为您献计,如果不愿听我的,我情愿先自包工头。季布就答应了他。于是周氏为他剃光了头,以铁圈束颈,穿上粗布衣服,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就买池土地,把他安置在农庄里。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来到洛阳,拜见了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一同喝了几天酒,朱家趁机对滕公说:“季布犯什么大罪,皇上如此急迫地缉拿他。”滕公说“季布多次为项羽让皇上陷于困境,皇上恨他,所以一定要抓住他。”朱家说:“你看季布是什么样的人?”滕公说“是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为自己的主子效劳,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只是尽职而已?(再说)项羽的旧臣能杀得光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因为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者,就凭季布这样的贤能,如果汉皇如此急迫地缉拿他,这样他不是北逃胡方,便是南逃越国。忌恨壮士而以其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打楚平王之尸的原因。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 此时,各卿相都夸赞季布能化刚为柔,朱家也因此闻名当世。季布被皇上召见,请了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的舅舅丁公担任楚军将领。丁公曾经在彭城西面替项羽追逐汉高祖,使高祖陷于窘迫的处境。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高祖感到危机,回头对丁公说:“我们两个好汉难道要互相为难吗!”于是丁公领兵返回,汉王便脱身解围。等到项羽灭亡以后,丁公拜见高祖。高祖把丁公捉拿放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做项王的臣下不能尽忠,使项王失去天下的,就是丁公啊!”于是就斩了丁公,说道:“让后代做臣下的人不要仿效丁公!”
9.把下列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2)彼虏以我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答案】
(1)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冒犯;臣不像臣,就会遭到诛杀;父不像父,就会摒弃人伦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
(2)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都解鞍来表示不跑,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第一句中,“不”,不像;“犯”,冒犯;“诛”,诛杀;第二句中,坚:使动用法,使……坚持。意:想法。让他的这个想法更牢固。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3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