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李愚,字子晦,渤海无棣人也。愚为人谨重寡言,好学,为古文。沧州节度使卢彦威以愚为安陵主薄,丁忧解去。后游关中,刘季述幽昭宗于东内,愚以书说韩建,使图兴复,其言甚壮。建不能用,乃去之洛阳。举进士、宏词,为河南府参军。梁末帝时,拜左拾遗、崇政院直学士。衡王友谅,末帝兄也,梁大臣李振等皆拜之,独愚长揖,末帝以责愚曰:“衡王肤拜之,卿独揖,可乎?”愚曰:“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坐言事件旨,罢为邓州观察判官。唐庄宗灭梁,愚朝京师,唐诸公卿素闻愚学古,重之,拜主客郎中、翰林学士。魏王继岌伐蜀,辟愚都统判官。蜀道阻险,议者以谓宜缓师以待变而进,招讨使郭崇韬以决于愚,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反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明宗即位,累迁兵部侍郎、承旨。任圆罢相,乃拜愚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愚为相,不治第宅,借延宾馆以居。愚有疾,明宗遣宦官视之,见其败毡敞席,四壁萧然,明宗暖叹,命以供帐物赐之。潞王反,兵犯京师,憨帝夜出奔。明日,愚与冯道至端门,闻帝已出,而朱弘昭、冯誉皆已死,愚欲至中书候太后进止,道曰:“潞王已处处张榜招安,今即至矣,何可侯太后旨也?”乃相与出迎。废帝入立。是时,兵革方兴,天下多事,而愚为相,欲依古以创理,乃谱表颁唐六典示百司,使各举其职,州县贡士,作乡饮酒礼,时以其迂阔不用。愍帝即位,有意于治,数召学士,问以时事,而以愚为迂,未尝有所问。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饭僧尔!”以谓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民也。清泰二年,以疾卒
 (欧阳修《新五代史·李愚传》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
        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B.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
        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C.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
        速/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D.愚曰/王衍荒怠乱国/之政其人厌之/乘其仓卒击/其无备/其得在速
        /不可缓也/崇韬以为然/而所至迎降/遂以灭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古时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
        原则上必须辞官回家,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B.宏词,又称“博学宏词科”。始于唐玄宗时,尤其是唐后期,此科不仅
        经常举行,而且内容丰富,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
    C.翰林学士,官名。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后来翰林学士
        成为皇帝心腹,掌制浩,常常能升为宰相。五代至两宋翰林学士承唐制。
    D.中书,既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又可指中书省。三省六部中的六部,
        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隶属中书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愚好学善文。他曾经游学关中,还写信劝说韩建兴复李唐王朝大业,
        所写文章很有气概。
    B.李愚刚毅正直,清廉俭朴。皇兄衡王人朝,他人都行跪拜礼,只有李愚
        作长揖。李愚为官不置房宅,做了宰相,还借馆骤居住。
    C.李愚果断有远见。随魏王伐蜀时,很多人都认为蜀地险要,不可轻易进
        军;而李愚则认为应趁蜀地人少,急速攻击,一定会取得全胜。
    D.李愚谨重好古。后唐时,受诸公卿推重。明宗时任宰相,想照古法治理
        国家,颁布了唐六典给各部门示范。
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陛下以家人礼见之,则拜宜也。臣于王无所私,岂宜妄有所屈?
      (2)废帝亦谓愚等无所事,常目宰相日:“此粥饭僧尔!”

10(3分)
    C(根据句式整齐的特点可知。)
11.(3分)
    D(六部属尚书省。)
12.(3分)
    C(李愚认为应趁蜀地仓卒之间,没有准备,急速进攻。)
13.(10分)
    (1)陛下用自家人的礼节见他,那么下拜是恰当的。我对衡王没有什么私心,怎么能够随意地屈身下拜?(“以家人礼”“私”“屈”各1分,句意2分。)
    (2)废帝也认为李愚等无所作为,常常看着宰相说:“这就是个喝粥吃饭的僧人。”

参考译文
    李愚,字子晦,是渤海无棣人。李愚为人谨慎稳重话语不多,好学,能写古文。沦州节度使卢彦威让李愚做安陵王主薄,因给母亲服丧而离职。后来游学关中,刘季述幽禁唐昭宗在大明宫中,李愚写文章劝说韩建计划兴复唐朝,文辞十分有气概。韩建不能采纳他的建议,就离开关中去了洛阳。考中进士、博学宏词科,担任河南府参军。梁末帝时,被任命为左拾遗、崇政院直学士。衡王朱友谅,是末帝的兄长,后梁的大臣李振等人(见他)
都下拜,唯独李愚长揖,末帝因此责备他说:“衡王我都拜他,您偏偏作揖,可以吗?”李愚说:“陛下用自家人的礼节见他,那么下拜是恰当的。我对衡王没有什么私心,怎么能够随意地屈身下拜?”因为评论国事违背皇帝的旨意,被贬为邓州观察判官。后唐庄宗灭了后梁,李愚来京师朝见,后唐众公抑向来听说李愚学习古法,十分推崇他,李愚被拜为主客郎中、翰林学士。魏王李继岌讨伐后蜀,征召李愚任都统判官。蜀道高险多阻,大家认为应当放缓行军速度等待蜀地变乱了再进军,招讨使郭崇韬让李愚作决定,李愚说:“王衍荒唐懈怠,搅乱蜀国的政事,蜀人厌恨他。趁着他们仓碎没有防备攻击他们,那有利条件就在于快速,不可以放缓行军。”崇韬认为他说得对(就快速进军),所到之处都欢迎且投降了后唐,于是灭了后蜀。后唐明宗即位,李愚多次升迁后担任兵部侍郎、承旨。任圆被罢去宰相后,于是拜李愚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愚做宰相,不置办府第宅院,借住在释馆。李愚生了病,明宗派宦官去看望他,见他家毯子破烂,席子破旧,家徒四壁,明宗感慨不已,命令赐给他帷帐物品。潞王反叛了,叛兵攻打京城,憨帝连夜出逃。第二天,李愚与冯道到了端门,听说皇帝已经出了城,而朱弘昭、冯誉都已经死了,李愚想到中书省等候太后决定怎么办,冯道说:“璐王已经处处张榜招安,现在马上要到了,怎么可以等着太后懿旨呢?”于是一起出来迎接。废帝入宫即位。这个时候,战乱正频繁,天下多事,而李愚任宰相,想按照古法来开创时代治理乱世,就请旨颁发唐六典给各主管部门,让部门各尽其职,州县的贡生,举行乡饮酒礼仪式,当时人认为他的想法迂腐而不采用愍帝即位后,想治理好国家,多次招来学士询问时事,却认为李愚迂腐,不曾问过他。废帝也认为李愚等无所作为,常常看着辛相说:“这就是个喝粥吃饭的僧人。”是说他饱食终日,对百姓无所用心清泰二年,因病去世。


相关阅读
1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5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6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