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方魏将韩轨长史②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①吾丘子,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性好学/ 老而不怠/ 朝暮还/ 往常据鞍读书/ 至马惊/ 坠地损折支体/ 终亦不改/ 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B.性好学/ 老而不怠/ 朝暮还往/ 常据鞍读书/ 至马惊坠地/ 损折支体/ 终亦不改/ 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C.性好学/ 老而不怠/ 朝暮还/ 往常据鞍读书/ 至马惊坠地/ 损折支体/ 终亦不改/ 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D.性好学/ 老而不怠/ 朝暮还往/ 常据鞍读书/ 至马惊/ 坠地损折支体/ 终亦不改/ 后除国子博士/ 赐姓万纽于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指男子20岁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对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10.【答案】 B (“往”是动词,“常”是副词,两者之间须断开,排除A、C。“马惊坠地”中间省略连词“而”,表示顺承关系,作“至”的宾语,中间无需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11.【答案】 D (“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错,无中生有。乞骸骨也称赐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
12.【答案】 C (“不被认可”“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与原文不符,原文为“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然儒者推其博物”,听讲的学生背后讥讽(责骂)他,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
13.(1)【译文】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句意通顺3分,“延”译为“邀请”得1分,“更”译为“再次”得1分)
(2)【译文】(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句意通顺3分,“赡”译为“丰富”得1分,“讷”译为“不善于”、“不擅长”得1分。)

【参考译文】
樊深字文深,是河东猗氏人。早年丧母,侍候继母十分孝顺谨慎。弱冠之年喜好学习,背负书籍从师于三河,讲议研习五经,日日夜夜不知疲倦。.魏永安年间。随军征讨。以功劳任荡寇将军。数次升迁为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曾经在读书时读吾丘子,因而归家侍候奉养父母。
魏孝武帝西迁,樊、王二姓起义,被东魏诛杀。樊深父保周、叔父欢周都被杀害。樊深因为避难,坠落山崖跌伤脚,两天没吃饭。之后得到一箪饼,本想食之;但想到继母年老身患痹症,可能没有遇难,因而不吃。夜晚匍匐寻找继母,恰巧得以相见,有机会把食物给继母。回家后又悄悄离开家乡,改易姓名,在汾、晋地区游学,学习天文及数学历法之术。后来被人所告,囚送至河东。恰逢魏将韩轨的长史张曜器重他(樊深)的儒学,邀请樊深到他的家,(樊深)因此再次得以逃脱隐藏起来。
太祖平定河东,追赠其父保周为南郢州刺史(谥号),叔父欢周为仪同三司(谥号)。樊深归家安葬其父,亲身背着泥土建成坟墓。大统十五年,代理下邽县事。
太祖在东馆设学校讲学,教授诸将子弟,任樊深为博士。樊深精通经学,讲解经书时,经常引用汉、魏以来各家学说来解释。所以听讲的学生,不能理解,背后都讥讽他;“樊生讲书所引门户太多,不可理解。”但是儒生都推崇他学识渊博。其性情喜好学习,到老也不懈怠。早晚来往,骑在马上也读书不停,以至于马惊而坠地,手脚都摔折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改变这种习性。后来授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建立六官,拜任太学助教,建德元年,上表请求退休,诏书允许。朝廷有疑问,经常召他来询问。后来因病去世。
樊深既专于经书,又熟悉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樊深)学识虽然广博丰富,却不善于言辞辩说,因此不被当时人们所称道。撰写有《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另撰写《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都流行于世。


相关阅读
1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4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