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以本职兼领振武节度使。时王师据德胜渡,汴军据杨村渡在上流。汴人运洛阳竹木,造浮桥以济军。玉师以船渡,缓急难济、存进率意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笮大艑,两岸石仓铁牛以为固,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乃课军造苇笮,维大舰敫十艘,作土山,植巨木于岸以缆之。初,军中以为戏,月余桥成,制度条直,人皆服其勤智。庄宗举酒曰:“存进,吾之杜预也。”赐宝马御衣,进检校太保。
十九年,汴将王瓒率众逼北城,为地穴火车,百道进攻,存进随机拒应,或经日不得食。汴军退,加检校太傅。王师讨张文礼于镇州,阎宝、李嗣昭相次不利而殁。七月,存进代嗣昭为招讨,进营东垣渡,夹滹沲为垒,沙土散恶,垣壁难成。存进斩伐林树,版筑旬日而就,贼不能寇。九月,王处球尽率其众,乘其无备,奄至垒门。存进闻之,得部下数人出斗,驱贼于桥下。俄而贼大至,后军不继,血战而殁,时年六十六。同光时,追赠太尉,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
注:①武皇:李克用谥号为武皇帝,故称武皇。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B.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C. 重进初仕/岚州剌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D. 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献祖诛群/乃事武皇/从入关/还镇太原/署牙职/景福中/为义儿军使赐姓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并非地方官职,后逐渐成为一州最高长官的别称,成为地方官职
B. 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賜名,或两者皆有之。皇帝賜姓名给臣民以示褒宠、安抚或惩罚,以示褒宠的占多数。
C. 庄宗,是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早在商朝就已设立。
D. 追赠,是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一是帝王加尊称于其父祖:二是朝廷对含冤死去的官员恢复原职或授予新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存进军事才能突出。他参加了许多战争,立下一系列军功,担任过刺史、检校太保、检校太傅、太尉等职。
B. 李存进有智谋和主见。在不具备造浮桥的条件时,他未听从反对意见,而是拿定主意,发挥才智,建成了浮桥。
C. 李存进倍受帝王赏识。李克用、李存都十分赏识李存进,李克用赐姓名以示恩宠;李存勖把他比作名将杜预。
D. 李存进结局悲惨。他在六十六岁时还要领兵作战,在敌人援兵大至后,自己的援军没有赶到,他力战而死。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存进沈厚果断,犯令者枭首尸于市,诸军无不惕息,靡然向风。
(2)存进行军出师,虽无奇迹,然能以法绳其骄放,营垒守战之备,特推精力,议者称之。
【参考答案】
10. B 11. D 12. A
13. (1)李存进沉稳果断,违犯法令的人都在街市被割头曝尸示众,全军无不畏惧,纷纷俯首听命。
(2)李存进行军出兵,虽无奇特事迹,但能依法约束那些骄横放纵的士卒,对于军营及防守方面的准备,特别尽力,议事的人称赞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中,“重进”“汤群”都是人名,“岚州”是地名,“刺史”“部校”都是官职,做“岚州刺史”是汤群,做“部校”的是李重进,故“重进初仕岚州刺史汤群为部校”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
再比较B、D两项,“为义儿军使”的主语应为李重进,而“赐姓名”的主语应为“武皇”,故“为义儿军使”“赐姓名”中间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D项,“朝廷对含冤死去的官员恢复原职或授予新职”错误,“追赠”是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或称号,没有“对含冤死去的官员恢复原职”的意思。故选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担任过刺史、检校太保、检校太傅、太尉等职”错误,由原文“同光时,追赠太尉”可知,“太尉”是追赠,他生前并没有担任过太尉。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沈厚”,沉稳;“犯”,违犯;“者”,……的人;“枭首”,割下头颅;“枭首尸于市”,状语后置句,也是被动句,在街市被割头,指曝尸示众;“惕息”,心跳气喘,可译为“极其恐惧”“畏惧”;“靡然”,一边倒的样子;“靡然向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可译为“纷纷俯首听命”。
(2)“师”,军队;“出师”,出兵;“虽”,虽然;“奇迹”,奇特事迹;“然”,但;“以”,用,按照,依照;“绳”,约束;“其”,那些;“骄放”,形容词作名词,骄横放纵的士卒;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他。
参考译文:
李存进,原姓孙,名叫重进,重进开始担任岚州刺史汤群的部校,后唐献祖(李克用之父)诛杀了汤群后,于是侍奉武皇李克用,跟从进入关内,回来镇守太原,任武职,景福年间,担任义儿军使,李克用赐给他姓名,跟从讨伐王行瑜,因功被授予检校常侍,和李嗣昭在河中共同击败王珙,天复初年,在洞涡打败氏叔琮前军,庄宗刚继位时,进入朝内担任步军右都检校司空,出师井陉,在相乡打败汴军,按功授予邠州刺史,转任检校司徒,出兵收取慈州,担任慈、沁二州刺史。天复十二年,平定魏博,被授予天雄军都巡按使,当时魏人刚刚归附,强悍凶暴难以控制,存进沉稳果断,违犯法令的人都在街市被割头曝尸示众,全军无不畏惧,纷纷俯首听命。
天复十六年,兼任振武军节度使,当时,朝廷军队据守德胜渡口,汴军占据上流的杨村渡口,汴军从洛阳运竹木,造浮桥来运送军队,朝廷军队用船运送,危急时候难以运送,存进执意要造浮桥。军中属吏说:“造浮桥需要竹索大船,两岸用石仓铁牛加固,现在没有竹石,我担心难以建成,”李存进说:“我胸有成算,必能建成,”于是责令军队造苇索,系住数十艘大船,堆积土山,在岸上立大树系船,最初,军中人视作游戏,一个多月后建成桥,将制作方法备文向上陈述,人们都佩服他有智谋,庄宗举酒说:“李存进,是我的杜预,”赐给宝马御衣,升任检校太保。
天复十九年,汴将王瓒率军进逼北堿,挖地道用火车,千方百计进攻,李存进随机应战,有时整天不能进食,汴军退去,加封检校太傅。朝廷军队在镇州讨伐张文礼,阎宝、李嗣昭相继失利阵亡,七月,李存进代替李嗣昭仼招讨使,进军驻营东垣渡,在滹沲两岸建造堡垒,沙土流散,墙壁难以建成,李存进砍伐林中树木,用夹板筑墙十天完成,贼均不能侵犯,九月,王处球率领他的全部军队,趁李存进没有防备,突然到达营垒门前,李存进听到后,带着几名部下出战,把贼军赶到桥下,不久贼军大量赶到,援军跟不上,李存进血战阵亡,当时六十六岁,同光年间,追赠太尉,李存进行军出兵,虽无奇特事迹,但能依法约束那些骄横放纵的士卒,对于军营及防守方面的准备,特别尽力,议事的人称赞他。
相关阅读
1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2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5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