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隋书•李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B.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C.程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更I奏/状意乃惑之
D.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太祖。这是用庙号来指称皇帝。除此之外还可以用道号年号来指称皇帝。
B.嫡子,正妻所生之子,地位高于庶子,嫡长子往往享有优先继承爵位和财产的权利。
C.强褓,襁指背小孩子用的宽带子,褓指包婴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二三岁的小孩。
D. 笏,古代臣下上般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李穆急中生智,保护太祖。邙山一战中,周太祖坠马,李穆急中生智,用马鞭抽打太祖并痛骂他,敌军见李穆对太祖如此轻慢欺侮,便没有追赶,太祖得以冲出包围。
B.李穆深惧满溢,谦恭谨慎。攻破曲沔蛮后,李程被授为原州朝史,其子李惇也被授子仪同三司,李穆因为担心过于盈满,坚辞未受,将爵位让给了侄子李孝轨。
C.李穆颇有远见,心怀仁义。李穆多次劝李远对李植早做处置,李远不听,结果李远父子被诛杀;后来李植之弟李基因犯法当斩,李程提出用自己的儿子交换。
D.李穆深受信任,贵极一时。李程劝进有功,在朝见高祖时,高祖走下廷阶致礼,即使那些尚在襁褓的子孙也都拜任为仪同,李穆的贵盛,在当时无人可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穆深拒之。(4分)
(2)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4分)
14.从文中来看,李穆为高祖受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 A(原文标点,穆上表曰,“帝王所居,随时兴废。伏愿远顺天人,时改都邑。”苏威尝劝迁,上不纳,遇太史奏状:意乃惑之)
11. C (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12.B(“将爵位让给了侄子李孝轨”说法不当,将爵位让给了侄子李孝轨是在“又别封一子为升迁伯”的时候)
13.(1)李穆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驻防地有国家精锐部队,暗地里劝李穆谋反,李模坚决拒绝,(“所 居”“用”“深拒”各1分,句意1分)
(2)即使(李穆)有罪过,只要不是谋反叛逆,纵然有一百个死罪,也不加审问, (“愆罪”“但”“推问”各1分,句意1分)
14.①把镶有十三道玉环的天子的服饰进奉给高祖。②秘密上表劝进,(只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李穆字显度,自己说是随而成纪人。祖父李域,以都督的官职镇中高平,于是在此安家。父亲李文保,早亡,后来李穆显贵,追赠李文保司空名号,李穆凤度俊雅精神昂扬,倜傥而气节高贵。周太祖首先树立起义旗,李穆便投身于太祖,初任军中首领,跟随周大租在邙山进攻齐军,大租在战场上掉下马来,李穆突围命向太粗,用马鞭抽打太祖并痛骂他,把别的马牵给太祖,冲破包围一起脱险,敌军看见李穆对太祖如此轻慢欺侮,以为太祖不是重要人物,便不在意没有追起,太祖才得以免除灾难,随从于谨攻破江陵,增加食邑一千户,晋升为大将军。进攻曲河蛮,破灭蛮军,被授任为原州制史,对李穆的嫡子李錞为仪同三司,李穆因为二位见长争贤,李远同是辅佐朝廷的功臣,子弟们有许多位居显要,李穆因为过于盈满深感畏惧,坚辞不肯接受。太祖不允评,周元年、增加食邑三千户,连此前已有食邑共三千七百户。又另外封一子为升迁伯,李穆移让给侄子争孝轨,被准许了。宇文护执政,李穆史李远和李远的儿子李植被处死、李穆应连坐。早先时候,穆穆看到李植不是保家之主,多次劝李远早做处置,李远不能采用李穆的意见。在临刑时,李远哭着对李穆说,“星庆,我没有听从你的意见,以至有了今天,这可怎么办!”李穆因此得以免死,除名贬为应民,他的子弟们也罢免了官职,李植的弟弟淅州刺史李基,因违法当斩,李穆请表以自己的两个儿子代替李基受刑。宇文护因为李穆仁义。把叔侄都释放了。高祖任凰相时,尉迟避叛乱,派遣使者拉拢李穆,李穆扣留使者,把来信上交朝廷。李穆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驻防地有国家精锐部队,暗地里劝李穆谋反,李穆坚决拒绝,把镶有十三道玉环的金带进奉给高祖,这是天子的服饰。李穆不久又以天命所在为据,秘密上表功进,高祖接受禅让,很快率穆来朝见,高祖走下廷阶致礼,于是李穆的子孙们虽在襁褓之中,也都官拜仪同,李家一门手持象符做官的有一百余人,李穆的贵盛,当时无人可比。当时太史启奏,认为应当迁都。皇上因为刚登基,很觉为难,李穆上表说,“帝王居住的都城,随着时代变迁有兴有废。恳切希望皇帝顺应民心,尽快建设新都。”苏威曾劝皇帝迁都,皇专没有批准。见大史递上奏状,有点犹豫。到这时,看见李穆奏章,于是认可了李穆的建议。一年后,皇上下诏说:“从此以后,即使(李穆)有罪过,只要不是谋反叛逆,纵然有一百个死罪,也不加审问。”开皇六年在府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相关阅读
1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2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3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4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5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6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