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B.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C.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D.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自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
B.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表,意为“外”,从中原看,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突厥,我国古代民族,在阿尔泰山一带游牧。可汗,我国古代突厥等最高首领的称号。
D.我国古代帝王、皇后和大臣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代指帝王、皇后或大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素作战有方,纪律严明。杨素奉命讨伐陈国,陈将戚欣以强军据守险滩,杨素率军趁
夜袭击敌军,大败戚欣,抚慰俘虏,官兵秋毫无犯。
B.杨素打击叛贼,平定江南。他进攻浙江叛贼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
庆会合,他让王国庆抓了高智慧,江南彻底平定。
C.杨素讨伐突厥,大败敌人。他讨伐入侵的突厥人,改变以前对胡人作战的布阵方法,突
厥首领听说后非常高兴,前来迎战,结果突厥军队大败。
D.杨素富有权谋,治军严厉。他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随他征战的人有小功必被
记录,士兵们都愿意跟从他;他治军严厉,严惩违法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5分)
(2)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5分)
答
10.C(原文标点:先是,泉州人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诸亡贼皆归之。白以海路艰阻,非北人所习,不设备伍。素泛海掩至,国庆遑遽,弃州而走。)
11.D(我国古代帝王乘坐的车总称为“驾”,后用“驾”代指帝王)
12.B(原文没有“高智慧逃到海上并与泉州叛贼王国庆会合”的内容)
13.(1)处道必将超群绝伦,成为非凡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得分点:逸、器、逮各1分,句意2分)
(2)你的罪状,料想杀了你也抵不了。唯有杀了高智慧送来,可以弥补罪责。(得分点:计、诛、塞责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杨素字处道,是弘农华阴人。杨素年少时豪放不羁,胸有大志,不拘小节,当时的人大多不了解他,只有堂叔认为他很卓异,常对儿孙们说:“处道必将超群绝伦,成为非凡的人才,不是你们所能赶得上的。”善于写文章,精于草隶。授任御史大夫,皇上当时正图取江南。到大举攻陈时,任命杨素为行军元帅。军队到达流头滩,陈国将领戚欣,率一百多艘青龙,屯兵数千人据守狼尾滩,来阻挡大军行进。那个地方地势险峻,将领们都很忧虑。杨素说:“胜负的关键,在这次行动。”于是趁夜攻袭敌军。杨素亲自率领几千艘黄龙舰,攻击他们,戚欣败逃。戚部全部被俘,抚慰后都被遣散,丝毫不侵犯百姓的利益。浙江叛贼首领高智慧自封为东扬州刺史,兵势非常强劲。杨素进攻高智慧。高智慧逃到海上,杨素追击他。高智慧退守闽越。此前,泉州人王国庆,杀死刺史刘弘,占据州府作乱,各路败逃贼寇都投靠他。他自以为海路艰险,不是北方人所习惯的,不设防备。杨素渡海乘其不备赶到,王国庆惊慌不已,弃州逃跑。杨素分派各路将领,水陆两路追捕。还秘密派人对王国庆说:“你的罪状,料想杀了你也抵不了。唯有杀了高智慧送来,可以弥补罪责。”王国庆于是抓住高智慧送来,在泉州将他斩首。此后小股贼徒,都来归降依附,江南彻底平定。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朝廷任杨素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出塞讨伐。此前,其他将领与胡虏作战,总顾虑敌人骑兵冲击,都将战车与步兵骑兵杂合,骑兵列在阵中。杨素对人说:“这是己方固守之法,不是战胜敌人的方法。”于是全部弃除旧法,命令各军列为骑兵阵式。达头听说后非常高兴。于是下马仰天祷告,率十多万精锐骑兵前来。杨素奋勇追击,大败敌军,达头受重伤逃走,死伤不计其数,敌人号哭而逃走。杨素多权谋,善于抓住对敌时机,灵活应变,但是他治军总是很严厉,有人违犯军令,立即处斩,决不宽恕。杨素当时显贵受宠,朝廷对他言听计从,那些跟随杨素出外征战的人,微小的功劳必被记录,至于其他将领,即使立有大功,也常被文吏责罚去除。所以杨素虽然严酷,士卒也因此愿意跟从他。回到京城,又跟从皇帝到洛阳,任命杨素兼任营建东京大监。在任上去世。
相关阅读
1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2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3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