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穆传阅读答案与翻译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年五岁,便有孝称。及壮耽学,锐意讲诵。初举孝廉。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执地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奏记劝冀曰:“愿将军申纳诸儒,亲其忠正,绝其姑息,专心公朝。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 举穆高第,为侍御史。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昔秦政烦苛,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今百姓戚戚,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永兴元年,河溢,百姓荒馑,流移道路。擢穆为冀州刺史。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玙璠、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居家数年,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志欲除之。乃上疏曰:“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权倾海内,放滥骄溢。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公卿共表穆立节忠清,宜蒙旌宠。追赠益州太守。
(《后汉书·朱穆传》)
【注】冀: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其妹为顺烈皇后。奏记: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输作左校:去左校服劳役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B.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C.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D.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是汉代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是对举人的雅称。
B.临朝,指天子或太后上朝廷处理政事,后来特指因皇帝年幼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
C.玉匣,又被称为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用缕联缀玉片而成。
D.中官,又称内官,宫廷内侍奉帝王以及重臣的官员总称,东汉后由阉割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穆孝敬父母,待人忠诚。年仅五岁时,他就有孝顺之名声;梁冀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担心梁冀招致祸患,多次劝谏。
B.朱穆关心世风,力矫时弊。他常感时风俗浅薄,慕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以便矫正当时的弊端。
C.朱穆秉性刚直,嫉恶如仇。朝廷提拔他为冀州刺史时,他因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而触怒皇帝,被捕关押在廷尉狱。
D.朱穆为官清廉,为国举才。他的节俭朴素堪称表率,受到了吏部的肯定;朝廷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2)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

10.C
11.D(应为“帝王及其家人”。)
12.C(“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错。朱穆本人并没有严惩宦官,是因为朱穆手下官吏行为不当导致皇帝大怒。)
13.(1)梁冀一向听说朱穆美名,于是征招来朱穆,让他主持军务,很受(被)亲近和重视。(素、辟、典、见各1分,流畅1分)
(2)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开坟墓破开棺材,搬出尸体,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他的家属。(畏、发、剖、收各1分,流畅1分)

译文
朱穆,字公叔,是南阳郡宛县人。五岁时,就有孝顺之名。等至壮年,热衷讲授诵读。开始被举为孝廉。梁冀常听说朱穆美名,于是招来朱穆,让他主持军务,很受亲近和重视。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听政,朱穆认为梁冀势大权重,希望他有心扶持王室,于是就写一篇奏记劝梁冀说:“希望将军认真采纳儒者的意见,亲近忠正之士,断绝助长小人,专心朝政。您应替皇帝选择安排师傅和侍讲,找些谨慎忠厚、尊崇礼教之人,将军和他们一道,共同劝勉讲授礼法,学习圣贤,师法古人。” 粱冀举荐朱穆,经过考核,朱穆名列前茅,担任侍御史。朱穆常感到当时风俗浅薄,崇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又著一篇《绝交论》,也是矫正时弊的作品。梁冀骄横暴虐,不知悔改,朝野十分怨恨,朱穆因为是他原来的下属,怕他累积恶行招致祸患,又写奏记劝谏说:“从前秦朝廷政令繁杂苛细,陈胜奋臂一呼,天下纷纷响应。现在百姓内心忧惧,应当及时更换不称职的人,减少宅第园池的费用,拒绝郡国奉送的财物。”梁冀没有采纳,而且放纵得一天比一天更加厉害,还贿赂太后身边的人,交结宦官,任命自己的子弟、幕僚作州郡的要职。朱穆又写奏记极力劝谏,梁冀始终没有觉悟。梁冀一次答复说:“都像这样,我就没一处好的地方么?”朱穆言辞严厉,但梁冀也没有加罪他。永兴元年,黄河涨水,百姓饥荒,流亡的人充塞道路。朝廷提拔朱穆作冀州刺史。冀州的县令听说朱穆已渡过黄河,解下印绶离去的有四十多人。有个宦官赵忠死了父亲,回到安平埋葬,僭越使用玙璠、玉匣、偶人陪葬。朱穆听到,下郡调查验证。属吏害怕他的严明,于是挖坟开棺,搬出尸体取出葬品,而且收捕了宦官的家属。皇帝听了大怒,下诏关押朱穆在廷尉,去左校服劳役。太学书生刘陶等几千人到朝廷上书。皇上看了奏章,就赦免了朱穆。朱穆在家住了几年后,朝廷征召担任了尚书。朱穆非常憎恶宦官,到了台阁后,立志想除掉他们。于是他上书说:“按汉朝旧例,中常侍参加选拔官员。建武以后,才全部任用宦官。从延平以来,权倾天下,放纵无度,骄横无比。我认为可将这些人全部罢免,恢复当初的制度。”皇帝大怒,不答应。朱穆匍匐在地不肯起来,很长时间才起身快走离去。从此以后宦官多次借着事端称诏诋毁朱穆。朱穆秉性一向刚强正直,为官不称心,过了不久,因愤懑毒疮发作。延熹六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岁。做官几十年,他吃粗粮,穿布衣,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应该受到表彰尊崇。追赠益州太守。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3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4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