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肃宗诏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观。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郡旧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收谷岁数千斛。香曰:“《田令》‘商者不农’,《王制》‘仕者不耕’,伐冰(注)食禄之人,不与百姓争利。”乃悉以赋人,课令耕种,时被水年饥,乃分奉禄及所得赏赐班赡贫者。②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后坐水潦事免,数月卒于家。
所著赋,笺,奏,书,令,凡五篇。子琼,自有传。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七十上》)
【注】伐冰:凿冰。《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朱熹注:“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即指做官的人家。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初除郎中 除:任命,授职
B. 左右莫不改观 改观:另眼相看
C. 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 善:与......友好
D. 《田令》“商者不农” 不农:不从事农业劳动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乃悉以赋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乡人称其至孝 ②吾其还也
C. ①太守刘护闻而召之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D. 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B.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C.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D. 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文强从小失去母亲,为其尽孝,因思念母亲而面容憔悴,人们感动于此,称赞他特别孝顺。
B. 延平元年,东汉易主,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但他仍然爱民如子,把郡中旧有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耕种,在饥荒时又把自己的俸禄和受到的赏赐分发给贫穷的灾民。
C. 黄香官为尚书郎,屡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受到皇帝赏赐,他恪尽职守,曾经昼夜不出官署大门。
D. 在他任魏郡太守期间,把郡内的内外园田分给百姓,还督促他们耕种。
13. 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
(2)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荒民获全。
答
9. C 10. C 11. A 12. B
13. (1)黄香家中贫苦,没有仆人,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家人。
(2)在这种情况下,郡内那些富裕人家也都各自拿出救济穷人的粮食,帮助官府分发给灾民,灾民得以保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的意思是“昼夜不出官署大门。皇帝听到后非常赞赏他”,所以“善”的意思是“赞许”。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以:介词,把/以:介词,表原因,因为;B项,其:代词,他/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还是;C项,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承接;D项,乃:副词,于是,就/乃:副词,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香”“京师”“千乘王”“帝”“中山邸”“殿下”“诸王”“此”“天下”“江夏黄童”,虚词“乃”“者也”,标志性词“曰”,其后断开,排除BC两项;“京师”作“归”的宾语,是动宾结构,意思是“回到京城”,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黄香后来告假回家,等到回到京城,当时正赶上千乘王加冠,皇帝在中山官邸会见群臣,就令黄香到殿下,皇帝对诸王说:“这就是所说的‘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句子可以断开为:香后告休/及归京师/时千乘王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殿下/顾谓诸王曰/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黄文强被贬为魏郡太守”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延平元年,迁魏郡太守”,意思是“延平元年,黄香调任魏郡太守”,“迁魏郡太守”中的“迁”是调动官职,非降职。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家贫”,指家中贫穷;“内”,指家里;“仆妾”,仆人;“躬”,亲自;“躬执苦勤”,指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后省略宾语“家人”,翻译时补齐。(2)中的“于是”,两个词,于,在。是,这,“于是”意思是“在这种情况下”;“丰富”,富裕;“丰富之家”,指富裕人家;“各”,各自;“出”,拿出;“义谷”,指救济穷人的粮食;“助”,帮助;“官”,指官府;“禀贷”,官家以粮食借给他人。这里指把粮食分发给灾民;“荒民”,指灾民;“全”,保全;“荒民获全”,灾民得以保全。
参考译文:
黄香,字文强,是江夏安陆人。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他思念母亲面容憔悴,始终为母亲守丧,乡里人称赞他特别孝顺。十二岁的时候,太守刘护听说了他的表现,召他为自己门下的孝子,对他非常爱护和看重。黄香家中贫苦,没有仆人,凡事都自己亲身去做,吃苦耐劳,尽心奉养家人。最终博学经书典籍,精研道术,能写文章,京城人称赞他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起初被授予郎中,元和元年,肃宗亲自下诏让黄香到东观,去读没有读过的书。黄香后来告假回家,等到回到京城,当时正赶上千乘王加冠,皇帝在中山官邸会见群臣,就令黄香到殿下,皇帝对诸王说:“这就是所说的‘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左右人没有不对黄香另眼相看的。后来应召到安福殿谈论政事,被授予尚书郎官官职,多次向皇帝陈述政事得失,皇帝对他的赏赐增加。曾经独自一人住在尚书官署,昼夜不出官署大门。皇帝听到后非常赞赏他。
延平元年,黄香调任魏郡太守。郡内原有内外园田,常分给人种,每年能收获谷粮几千斛。黄香说:“《田令》规定‘商人不务农’,《王制》规定‘做官的人不耕田’,做官吃国家俸禄的人,不应和百姓争利益。”于是把这些地全都分给百姓,督促他们耕种。当时遇到水灾,百姓挨饿,黄香就把自己的俸禄和所得到的赏赐分发给穷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郡内富裕人家也都各自拿出救济穷人的粮食,帮助官府分发给灾民,灾民得以保全。后来,因为水灾事获罪被免官,几个月后死在家中。
所写的作品有赋,笺,奏,书,令,一共五种。有子叫黄琼,也有传。
相关阅读
1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2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3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4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5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6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