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兰陵承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南齐书·李安民传》

发布时间: 2020-02-18
李安民,兰陵承人也。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明帝大会新亭,劳接诸军主,樗蒲①官赌,安民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民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元徽初,除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假节、将军如故。及桂阳王休范起事,安民出顿,遣军援京师。征授左将军,加给事中。建平王景素作难,安民至京口,破景素军于葛桥。景素诛,留安民行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为安民所亲,盗绢二匹,安民流涕谓之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此乃卿负我也。”于军门斩之,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苍梧纵虐,太祖忧迫无计,安民白太祖欲于东奉江夏王跻起兵,太祖不许,乃止。太祖即位,为中领军,封康乐侯,邑千户。
宋泰始以来,内外频有贼寇,将帅已下,各募部曲,屯聚京师,安民上表陈之,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其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上纳之,故诏断众募。时王敬则以勋诚见亲,至于家国密事,上唯与安民论议,谓安民曰:“署事有卿名,我便不复细览也。”寻为领军将军。
太祖崩,遗诏加侍中。世祖即位,迁抚军将军、丹阳尹。永明二年,迁尚书左仆射,将军如故。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寻上表以年疾求退,改授散骑常侍。四年,为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常侍如故。卒官,年五十八。
吴兴有项羽神护郡听事,太守不得上。太守到郡,必须祀以轭下牛。安民奉佛法,不与神牛,著屐上听事。又于听上八关斋。俄而牛死,葬庙侧,今呼为“李公牛冢”。及安民卒,世以神为祟。谥曰肃侯。    (选自《南齐书·李安民传》,有删改)
[注] ①樗蒲:古代博戏名,类似今天的掷色子。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B.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C.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D.少有大志/常拊髀叹曰/大丈夫处世/富贵不可希/取三将五校/何难之有/明帝时/稍迁武卫/将军领水军讨晋安王子勋/所向克捷/
[答案] C [解析] 本题适用排除法。“不可希”意为“不能希求”,根据语境,“不可希”所指的对象是“富贵”,故“富贵不可希”意为“富贵不能希求”,中间不能断开;而“三将五校”作“取”的宾语,“取三将五校”意为“取得三将五校之类的军职”,句意完整,故“取”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武卫将军”是官职名,“稍迁武卫将军”意为“逐渐升任为武卫将军”,句意完整,故应在“武卫将军”后断开,排除D项。选C。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邑,文中指“食邑”,又作“采邑”,即卿大夫的封地,意为收其赋税而食。
B.仆射,官名,始设置于秦代,唐宋时期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宋后被废除。
C.听事,指官府办公的地方,也作“厅事”,也指听取他人言辞而处理事情。
D.谥,朝廷对死去的皇帝、大臣等给予的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如肃宗、武帝。
[答案] D [解析] 肃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安民心怀鸿志,面相不凡。李安民年少时即心怀大志,后果然立下战功;明帝慰劳接见众军主帅时,不但惊异于他高超的樗蒲技艺,还当面言明他有封侯的面相。
B.李安民坚守法度,刚正不阿。亲信王迥素盗绢犯法,李安民并不袒护,不仅流泪责备他不该背弃情谊,辜负自己的信任,而且在处罚与料理后事时不讲私情。
C.李安民备受重用,见信于上。李安民比建立功勋、忠诚可靠的王敬则还受器重,皇帝只与李安民商议国家机密大事;皇帝认为只要是李安民签字处理的文书,就可不再细看。
D.李安民敬奉佛法,心存善念。按旧例,吴兴太守到郡后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项羽神像,但李安民信奉佛教不愿杀牛;不久牛死了,葬在庙的旁边,被称为“李公牛冢”。
[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中“厚为敛祭”可知,在料理王迥素后事时李安民讲私情。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非淮北常备,其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身者,听限人数。
译文:
(2)安民时屡启密谋见赏,又善结尚书令王俭,故世传俭启有此授。
译文:
[答案] 
(1)如果不是淮北的常备军,此外的其余军队,都要调动遣散,如果亲近的人需要配备贴身护卫,也要服从人数的限定。
(2)安民当时因多次奏陈隐秘的计谋被奖赏,又与尚书令王俭交好,所以世人传言是王俭奏请才有这样的授职。

参考译文
李安民,兰陵承地人。年少的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常拍着大腿感叹道:“大丈夫在世,富贵不能希求,取得三将五校之类的军职,有什么难的。”宋明帝时,逐渐升任为武卫将军,率领水军征讨晋安王子勋,所到之处都取得胜利。宋明帝在新亭聚集众军,慰劳接见众军主将,官吏玩樗蒲游戏赌博,安民连掷五次都是黑色的棋面,皇上大惊,看着安民说:“你的脸像田字一样方正,是封侯的容貌。”
元徽初年,授任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假节、将军的职权不变。等到桂阳王休范举兵起义时,安民出城驻扎,派兵援助京城。征召授任左将军,加官给事中。建平王景素作乱,安民(率兵)到达京口,在葛桥打败了景素的军队。景素被杀后,留下安民兼摄南徐州事。城局参军王迥素是安民的亲信,偷了两匹绢,安民流着眼泪对他说:“我与你情谊深厚,今天你触犯王法,这是你辜负了我。”在军门将其斩首,隆重地收殓和祭奠了他,军府里的人都畏惧并服从于他。苍梧王暴虐恣肆,太祖忧虑急切没有办法,安民告诉太祖要到东边拥护江夏王刘跻起事,太祖不同意,于是作罢。太祖即位时,任中领军,封为康乐侯,食邑一千户。
宋泰始年以来,国家内外常有敌寇,将帅以下的官员,各自招募军队,驻扎并聚集在京城,安民上奏陈述此事,认为“如果不是淮北的常备军,此外的其余军队,都要调动遣散,如果亲近的人需要配备贴身护卫,也要服从人数的限定”。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下诏禁止众军招募部下。当时王敬则因为建立功勋、忠诚可靠被亲近,至于国家的机密大事,皇上只和安民谈论,对安民说:“只要处理公事(的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就不再细看了。”不久任领军将军。
太祖驾崩,遗诏加授他任侍中。世祖即位,升任抚军将军、丹阳尹。永明二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将军一职不变。安民当时因多次奏陈隐秘的计谋被奖赏,又与尚书令王俭交好,所以世人传言是王俭奏请才有这样的授职。不久以年老多病为由上奏请求辞职,改任散骑常侍。永明四年,任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常侍一职不变。死在任上,终年五十八岁。
吴兴有项羽的神像守护郡府厅堂,太守不能上堂。太守到郡,一定要用驾车的牛来祭祀。安民信奉佛教,不用牛祭神,穿着木底鞋上堂。还在厅中设“八关斋”。不久牛死了,埋在庙旁,现在称为“李公牛冢”。等到安民去世,世人都认为是神灵作祟。谥号为肃侯。


相关阅读
1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2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3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

4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5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

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6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