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韦敻,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也。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魏)太祖经纶王业,侧席求贤,闻敻养高不仕,虚心敬悦,遣使辟之,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
②明帝即位时,晋公宇文护执政,广营第宅。尝召敻至宅,访以政事。敻仰视其堂,徐而叹曰:“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护不悦。有识者以为知言。
③弟孝宽为延州总管,敻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敻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
④敻子瓘,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孝宽子总复于并州战殁。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⑤建德中,敻以年老,预戒其子等曰:“吾死之日,可敛旧衣,勿更新造。使棺足周尸,牛车载柩,坟高四尺,圹深一丈。其余烦杂,悉无用也。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可朔望一奠而已。吾常恐临终恍惚,故以此言预戒汝辈。”宣政元年二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选自《周书•卷三十一》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访以政事
②吾虽不逮前烈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因疾物故
A.事情的缘故
B.死亡
C.寻找古人
D.东西陈旧
②吾不能顿绝汝辈之情
A.叩头
B.停留
C.舍弃
D.立刻
(3)第④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B.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C.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D.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援琴抚之/如旧
(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遣使辟之,虽情谕甚至,而竟不能屈。弥以重之,亦弗之夺也。
(5)第②段中的“叹”和第③段中的“笑”能否对换,为什么?
(6)韦敻要俭办丧事有多重原因,请联系全文加以简析。
答案:
(1)①询问②比得上
(2)①B ②D
(3)C
(4)(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敻屈服。(太祖)更加因此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5)不能。晋公宇文护是当朝执政者,他的奢靡行为会危及国家,韦敻对此深感失望和担忧,故用“叹”字;孝宽是作者的弟弟,赠马和辔勒是出于亲情,韦敻是对弟弟善意地提醒,所以用“笑”字。
(6)①不慕荣华富贵。②反对奢靡浪费。③看淡生死。④崇尚自然。
答
(1)①访,咨询、询问,不作“拜访”意。译文:询问政事。
②“逮”出现的语境是“吾虽不逮前烈”,“前烈”指的是先贤,这里有比较,所以单独解释“逮”,可解释为“及、比得上”。译文: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
(2)①“物故”前面出现的是“因疾”,因为生病,后面说“凶问俱至”,一天之内,噩耗俱至。说明是最严重的一种情况,生病去世,所以“物故”推断为“去世,死亡”。译文:患病而死。
②顿,立刻,一下子。不能解释为“停留”等。译文: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
(3)“死生命也。”这是个判断句,“也”是标志,“也”不是现代汉语的副词词性,“也”后必须断开,所以排除D。“去来”做句子的主语,译为“生命的逝去和获得”,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去来常事”译为“死生是人间常事“,也是判断句,与谓语中间不需断开,排除A。“何足”译为“有什么值得”,必须有宾语“悲”。
故选:C。
译文:“死生由命,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4)“辟”,征召;“逾”,(情感)表达超过寻常;“屈”,使……屈;“弗之夺”是宾语前置句,“夺”,改变(志向)。
译文:(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
(5)不能。首先要考虑到宇文护的身份,他是执政者,文章说到他“广营第宅”,府邸修得异常豪华,奢侈,执政者如此的享乐,会对国家造成危害,所以韦敻才会说“甜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对于执政的宇文护大失所望,叹息,所以应用“叹”。第③段里说到“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敻”,意思是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他们两人的关系是兄弟,韦孝宽如此做法,完全是出于亲情,而韦敻不接受,并说到“昔人不弃坠履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是在提醒弟弟要念旧,并不是涉及品行优劣的严重的事情,所以应用“笑”字。
(6)从俭办丧事事情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处世态度与人物性格。据第一段“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前后十见征辟,皆不应命”“虽情逾甚至,而竟不能屈”可知韦敻不求闻达,不慕显贵;
据原文“所居之宅,枕带林泉,敻对玩琴书,萧然自乐”可知韦敻崇尚自然;
据第二段他对宇文护的奢靡行为加以批评,第三段他不接受弟弟装饰华贵的辔勒可见他崇尚简朴;
据原文第四段“一日之中,凶问俱至。家人相对悲恸,而敻神色自若”,“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可见他看淡生死。正是这样的性格才有俭办丧事之行为。
参考译文:
韦夐字敬远,京兆杜陵人。二十岁时,被征召为雍州中从事,因为不合心意,就称病离职。先后有十次被征召为官,均不出仕。当时太祖筹划大业,求贤若渴,听说韦夐保持高尚志节,不愿当官,心中非常敬佩,(魏太祖)派使者前往征召他,尽管情感表达感人至深,但最终不能使韦夐屈服(屈身、屈就)。(太祖)因此更加敬重他,也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韦夐的住宅,环绕着树林清泉,他对林泉而鼓琴读书,怡然自得。
明帝登基后,当时晋公宇文护执掌朝政,大建宅第。曾征召韦夐到自己宅第,询问政事。韦夐仰视大堂,缓缓叹息道:“沉湎在美酒和音乐之中,住着高峻华丽的宅第,即使二者只占其一,恐怕也未必不会灭亡。”宇文护很不高兴。有识之士认为此话很有远见。
韦夐之弟韦孝宽担任延州总管,韦夐到州城与韦孝宽相见。回来的时候,韦孝宽把自己骑的马以及鞍具、马勒送给韦夐。韦夐看到鞍具诸物装饰华贵,不想接受,就笑着说:“前人不丢弃遗落的簪子和坠落的鞋子,是由于怀旧之情。我虽然不及前贤遗风,但舍弃旧物而换用新物,也不是我的心意。”于是仍然骑着旧马返回。
韦夐之子韦瓘代理随州刺史,患病而死,韦孝宽之子韦总又在并州阵亡。一天之内,噩耗俱至。家里人相对悲恸,而韦夐神色如常。他对家人们说:“死生由命,人间常事,有什么值得悲伤的?”若无其事地拿过琴弹起来,同往常一样。
建德年间,韦夐由于年老,预先告诫儿子们说:“我死的那一天,可穿上旧衣安葬,不要另制新衣。让棺材能够放下尸首,用牛车载运灵柩,坟高四尺,墓穴深一丈。早晚祭奠更加麻烦,我不能一下子断绝你们的思念之情,可以每月的初一、十五祭奠一次。我常常担心临终时精神恍惚,所以预先把这话告诫你们。”宣政元年二月,在家中去世,当时七十七岁。
相关阅读
1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2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3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4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5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6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