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C.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 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
C. 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
D. 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 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C. 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别人削在地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
D. 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答
10. B 11. C 12. C
13. (1)如果私自办理那些事,则是(我的)能力达不到的,如果向民间发布命令(去做),又违法了法律规定,因此就推辞了。
(2)王罴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势。凡他任职过的地方,即使看不见她当时的功劳事迹,在他离开之后都怀念他。
10. 试题分析:“舂爨”“尔”“使者”均作后句的主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舂爨”“尔”“使者”均作后句的主语。
11. 试题分析:铁券是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有特别的法律效力。
12. 试题分析:“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有误,第二次说的客人不一定是官员。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即”“不堪”“科”“耳”“率情”“凡”“咸”“见”的翻译。
文言文译文:
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 王罴刚直倔强,处事公平,州郡人对他又敬又怕。魏太和年间,被任命为殿中将军,不久升为雍州别驾,他为人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在此之前,南岐、东益之地的氐羌人反叛,就授命王罴为冠军将军,镇守梁州,讨伐并平定了叛贼。归来,朝廷封他为西河內史,他没有接受。当时有人对他说:“西和地域辽阔,俸禄优厚,你为什么辞去这个职务?”他答道:“京城洛阳建筑需要的木材,都是西河出产,朝廷的显贵政要们营造府第,都必须有求必应。如果私下办理,则人力物力都负担不起;如果向百姓摊派,又违反宪典。所以我要辞去这个职务。”梁国又派曹义宗围攻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城中粮尽,王罴煮粥,与将士们均分而食。每次出战,不曾穿盔戴甲,屡次作战,也不曾受伤。齐神武帝派韩轨、司马子如从黄河东岸乘夜渡河,偷袭王罴,王罴没有发觉。等到天亮,韩轨的将士已经登梯入城。王罴还没有起床,听见门外闹哄哄的,便光着身子,露着头发,光着脚,抄起一根木棒,大呼而出,说道:“老罴当道卧,貉子怎能过!” 敌人见了,惊慌后退。王罴追到东门,部下也有一些人赶到,合力击败敌军。韩轨的将士于是弃城逃跑。文帝听说后,赞许王罴豪壮。当时关中饥荒严重,征调民间粮食,以供军用。有隐藏者,命令互相告发,很多人遭受拷打,也有人因此逃散。只有王罴向来讲信用,辖境中无人隐藏粮食,征得的粮食也不比别的州少,而且没有怨言。文帝认为华州是险要之地,派使者犒劳王罴,让他严加守备。等到齐神武兵临城下,对王罴说:“为什么不及早投降?”王罴大呼道:“此城就是我王罴的家,生死在此,想死的过来!”齐神武不敢进攻。[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他为人又严厉急躁,曾经有一名小吏挟私愤报告事情,王罴来不及下令拷打,竟拿起自己的靴子去打他。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当时的人推崇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王罴的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事,凡是他所任过职的地方,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功迹,在他离任后却都思念他。王罴安与清贫朴素的生活,不置买家业,去世的时候,家里一无所有,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清廉高洁。王罴死于官任上,他曾经被授予太尉、都尉和相冀等地的刺史,谥号为忠。
相关阅读
1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
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2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3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4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阅读答案与翻译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5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6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