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魏书·封敕文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之/军次略阳/敕文遣使慰喻而元达等/三千余人屯于松多川/乃部分诸军/三道并攻/
B.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之/军次略阳/敕文遣使慰喻/而元达等三千余人屯于松多川/乃部分诸军/三道并攻/
C.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之军次略阳/敕文遣使慰喻而元达等/三千余人屯于松多川/乃部分诸军/三道并攻/
D.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之军次略阳/敕文遣使慰喻/而元达等三千余人屯于松多川/乃部分诸军/三道并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此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B.吐谷浑:我国古代居住在西北部的少数民族,原为鲜卑族一支,唐后期为吐蕃所灭。
C.公:古代爵位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这五等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D.元年: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改元特指皇帝即位的第一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敕文出身显贵,数代为官。他的祖父封豆曾率兵东征幽州,平定三称,被授予幽州刺史,后被封候;他的父亲封浑在大宗时任侍御长,死后也被封侯。
B.封敕文用兵有方,指挥得当。在平定边岡、梁会谋反过程中,他先预先设防,击退叛贼;后巧设伏兵,诱敌深人,大败敌军;最终运用火攻,攻破南城。
C.封敕文重视攻心,瓦解敌军。围攻梁会残部,他认为如果硬攻,对方会拼死反抗,反而招致伤亡,不如放他们一条生路;于是举幡招降,成功瓦解敌军。
D.封敕文身经百战,战无不胜。他征战一生,无论是征讨拾归,还是平定金城边同、天水梁会反叛以及略阳王元达作乱等,他都能够克敌制胜,马到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次武始,拾归夜遁。敕文引军人枹罕,虏拾归妻子及其民户。
(2)于时让者,惟万护及元氏侯赵辟恶子元伯,朝廷义而许之。
答
10.(3分)B(结合上下文,理清人物、事件等,结合表示人物的关键词“王元达”“敕文”“临淮公莫真”、地点的关键词“略阳”“松多川”以及词语间语法关系等判断。标点如下:略阳王元达因梁会之乱,聚众攻城。敕文与临淮公莫真讨之。军次略阳,敕文遣使慰喻。而元达等三千余人屯于松多川。乃部分诸军,三道并攻。)
11.(3分)D(“改元特指皇帝即位的第一年”不正确。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也叫改元。)
12.(3分)D(“战无不胜”“他都能够克敌制胜,马到成功”不正确。文中有“高宗时,与新平公周盆击刘骏将殷孝祖于清东,不克”。)
13.(10分)(1)军队进驻武始,拾归连夜逃走。敕文率领军队进入枹罕,俘获拾归的妻子儿女及其部众。(句意通顺2分,“次”“夜”“妻子”各1分。)
(2)当时推让爵位的,只有万护和元氏侯赵辟恶的儿子元伯,朝廷认为这件事有道义并同意了。(句意通顺2分,“于时”“义”“许”各1分。)
参考译文
封敕文,是代郡人。祖父封豆,皇始初年领兵三万东征幽州,平定三郡,授幽州刺史。后任使持节、冀青二州刺史、关内侯。父亲封涅,太宗时任侍御长。去世,追赠龙骧将军、章武侯,谥号为隐。敕文,始光初年任中散大夫,逐渐升至西部尚书。出朝任镇西将军,赐爵天水公,镇守上邽。诏令敕文率步兵骑兵七千人征伐抱罕的吐谷浑慕利延兄长的儿子拾归。军队进驻武始,拾归连夜逃走。敕文率领军队进入抱罕,俘获拾归的妻子儿女及其部众。金城边囧、天水梁会谋反,占据上邽东城、南城,围攻西城。敕文已预先设防,杀贼一百多人,伤者更多,贼兵于是撤退。边冏、梁会又率四千人攻城。敕文派二将率领二百骑兵在城门内预先埋伏,另派骑兵出城攻击。随即假装败退,边冏率众奔跃追逐,敕文率门内轻骑冲出横截攻击,大破敌军,斩杀边冏。梁会逃奔北岭,敕文的骑兵返回。群贼又共推梁会做主帅。敕文分出士兵二百人突袭南城,点燃城楼,敌兵望见火焰冲起,部队惊慌混乱。敕文再令步兵攻打城门,门破。敕文即率骑兵驰入南城,敌余众开门出走,逃入东城,敕文尾随追击,杀敌一千多人。安丰公闾根率军协助敕文。敕文上表说:“伏望皇上明察,及时派遣大军,帮助臣诛灭敌人。”表文未得上报,梁会已谋划逃走。此前,敕文在东城外已开掘数道壕沟,以隔断敌军退路。深夜,梁会用车辆云梯,越堑逃走。敕文预布重兵在堑外拦击,战斗由深夜至天亮。敕文与将士商议说:“困兽犹斗,何况是人。贼兵认为没有生路,每人都会死拼,我军伤亡必重,不易取胜。若给他们一条生路,贼兵一定会上下离心,就容易克敌取胜。”将士都认为正确。敕文开始举白虎幡向贼兵宣告说:“若能投降,宽赦给生路。”当时投降的就有六百多人。梁会知道人心离散,于是分散逃走。敕文纵骑紧随追杀,大半敌军被杀,俘获四千五百多人。略阳人王元达乘梁会叛乱,聚众攻城。敕文与临淮公莫真率军讨伐,军队停驻略阳,敕文派使者抚慰开导乱民。元达等三千多人屯兵于松多川。敕文部署各军,三路并进。贼兵出营应战,大破贼兵,俘获三千人。高宗时,与新平公周盆在清水东攻打刘骏部将殷孝祖,未能取胜。天安元年五月去世。敕文的长子万护,让爵位给弟弟封翰。当时推让爵位的,只有万护和元氏侯赵辟恶的儿子元伯,朝廷认为这件事有道义并同意了。
相关阅读
1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
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2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3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4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5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6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