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09-23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
尉迟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兴言远慕,感咽难胜。”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余官如故。四年,丁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时天下唯置四大总管,并、扬、益三州,并亲王临统,唯荆州委于世康,时论以为美。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隋书》卷四七)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权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以委公,普为吾守             委:交托
B.若己有之,亦不是人过行          过:责备
C.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致:达到
D.今之所请,深乖本望             乖:违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的丧事,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
B.坐,连坐。连坐是指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处罚的制度。
C.耳顺,六十岁,意指个人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也称“花甲”。
D.说,指古代音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表彰其生功业所给子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世康德隆望重,性情恬淡。射退兴兵作乱,世康受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使全境安宁整肃:他崇尚古人质朴之风,不因得失扰乱心志。
B.韦世康自幼慧敏。谦进平和。世康从小沉稳敏捷,年纪轻轻就被官府任用:任更部尚书后也未曾以官位名望做视别人,仍像原先一样对待其他官员。
C.书世康为官公平,廉洁正直。世康两次吏部任职,荐举提拔官员甚多,都能做到选拔任用公正,得到朝廷的高度评价。
D.韦世康爱民惠民,治理有方,东夏刚刚平定,世康便安抚士人百姓:任职则州,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全境没有争论官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意敬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遗此及。
(2)大人深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
14.文中韦世康三次请辞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10.B
11.D
12.B
13. (1)想上奏皇上,请求遵循孝养的礼制,没有征询你们这些人的意见,所以寄信来说明。
(2)父亲修身养德,身居高位,名望远近闻名,盈满则溢的教训,古人、圣贤都十分看重。
14. 身体不适,供养母亲;丧期未到,坚守古制;不恋官位,急流勇退。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 “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今以委公,善为吾守。”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四年,丁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坐事免。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 “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 “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 ““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愿乞骸骨,退避贤能。”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赠大将军,谥曰文。(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岁,州辟主簿    辟:征召
B.世康绥抚之          绥:安抚
C.未尝以位望矜物      矜:傲慢
D.深乖本望            乖:违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今以委公           申之以孝悌之义
B.因授绛州刺史       因击沛公于坐
C.汝辈以为云何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上闻而痛惜之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4分)
(2)未期,起令视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4分)
11.文言文中,韦世康是怎样为官为人的? 请简要概括。(5分)


8.C(看不起,轻视。)  
9. A ( A介词,把;  B副词,于是,因此/ 副词,趁机;  C怎么样/通“呵”;   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因果。)
10. (1)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用来求取名誉。(4分,关键词“善”“显”“过咎”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2)不到一年,朝廷要他恢复官职管理政事(复职管事)。世康坚决(执意)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4分,关键词“期”“ 视事”“ 固”各1分,大意1分,共4分)
11. (1)沉稳敏捷,有器度;(2)清心寡欲,不慕权贵;(3)擅长治理(治理有方);(4)为官公平,廉洁;(5)为政清静简单。(5分,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的,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在文本的对应点:①沉敏,有器度;②寡嗜欲,不慕贵势;③有惠政;④选用平允,朝廷称为廉平;⑤为政简静。)

参考译文
韦世康,是京兆杜陵人,世代为关右(长安以西)大姓。父亲韦夐,隐居不出仕,魏朝、周朝二代共有十次征召,都未应命,称为逍遥公。世康自幼沉稳慧敏,有器识度量。年仅十岁,州府征用为主簿。在魏朝,二十岁任直寝,封爵为汉安县公,娶魏文帝女儿襄乐公主为妻,封授为仪同三司。后来任职北周,由典祠下大夫起,历任沔州、硖州刺史。曾随周武帝平灭北齐,授任司州总管长史。当时东夏刚刚平定,百姓未得安定,世康安抚他们,士人百姓都很高兴。一年多后,朝廷召入为民部中大夫,升官位为上开府,后改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兴兵作乱的时候,高祖为之忧心,对世康说:“汾州、绛州原来是北周、北齐的分界之地,趁此叛乱之机,恐怕生出变故。现将它交托于公,替我好自镇守。”于是授任绛州刺史,凭着素来的德望镇守于此,全境安宁整肃。世康生性恬淡素崇尚古凤,不因得失自乱心志。在州任上,曾经感慨很深地露出知止知足的心意,给儿女兄弟的书信说:“几次登临三公之位,频频莅临方镇之任,立志去除酒色财三者迷惑,内心畏惧天、神、你、我四者良知,以不贪而为宝,处财利不沾。现在虽未到七老八十,而壮年已经过去。近来眼睛昏朦更加厉害,不能看清小字,脚病更加严重,不能疾步快走。况且母亲年事已高,冬夏冷热应该伺候,晨昏问候却又缺失,不孝之罪在我一身。想奏闻圣上,请求遵循孝养之礼,因未征询你等,所以发此信来。动笔牵起远方情思,伤感哽咽难以自持。”兄弟们回复说恐怕难以如愿,于是才止息退念。
  在任上几年,有惠民之政,上奏的对官吏的考绩连居最优,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淡薄嗜好欲望,不羡慕权贵权势,未曾以官位名望傲视别人。听到别人有善行,就像自己有一样高兴,也不张扬别人的过失来求得名誉。不久升爵为上庸郡公,加封食邑至二千五百户。当年又改任为吏部尚书,其他职位照就。开皇四年,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不满一年,朝廷起用命他到官。世康坚决请求,希望到丧制满,皇上没有许可。世康在吏部任职,选拔任用公平,杜绝人情请托。开皇七年,朝廷将兴兵江南,议论重视方镇,任命世康为襄州刺史。后因事坐罪免职。不久,授任安州总管,不久改任为信州总管。开皇十三年,入京朝君,再次拜任为吏部尚书。先后十多年时间,荐举提拔官员甚多,朝廷评价他廉正公平。世康曾经借休假之闲,对子弟们说:“我听说功成身退,是古人常行之道。现在我年近六十,意想辞官,你们认为如何?”他的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修身养德,官位显赫名望远扬,盈满倾溢的教训,前代圣贤极为看重。要效法汉朝疏广疏受,儿辈谨遵钧命。”后来趁侍奉皇上宴会的机会,世康两次下拜陈述退让之意说:“下臣没有尺寸功劳,而得以位居宰相之次。现在犬马已年老,无益于圣明之时,恐怕死期不远,无法完成职责。希望恩赐辞官,退避以让贤能。”皇上曰:“我早晚盼望,求贤若渴,希望与你共同治理天下,以求得太平。现在的请求,大大违背我素来的愿望,纵使确实筋力衰减,还要委屈你躺着治理一方。”于是调外拜任荆州总管。当时全国只设有四大总管,并州、扬州、益州三州,都有亲王亲临治理,只有荆州委任世康,当时舆论视为荣耀。世康施政简素清静,百姓爱戴喜欢,全境没有争讼官司。开皇十七年,在州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上听说后痛惜不已,助葬赠礼非常丰厚。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文”。


相关阅读
1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2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

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3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

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4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

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5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

6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