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光传原文_严光传翻译

  文言文《严光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翻译】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道,会稽余姚人。严光年轻时就有很大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到光武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藏起来不见光武。光武想到他的才能,就派人按照他的形貌寻找他。后来齐地官府上书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服在水泽中垂钓。” 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小车,拿了厚重的礼物,派使者聘请严光。使者往返多次,严光才肯进京。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城北的驻地,供给他床褥,太官早晚为他提供饭菜。
  司徒侯霸和严光一向有交情,他派人送书信给严光。送信的人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来,本想立即到来拜访,但因公事所迫,所以没有如愿而来。希望趁着天黑,委屈你(到他那里)聚谈。”严光没有答话,于是把书简扔给来人,口述回信说:“君房先生:你位至三公,很好。如果你能身怀仁德,辅佐正义,天下人就会喜悦,如果你一味地阿谀奉承,顺随皇上的旨意,就身首异处。”侯霸收到回信,封好转呈给皇上。光武帝笑着说:“这个狂奴还是从前的那个样子啊!”光武帝当天就来到严光住处。严光躺在床上不起来,光武帝就坐在严光的床边,摸着他的腹部说:“唉,你这个严子陵啊,难道就不能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还是闭着眼睛不理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张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说:“从前唐尧以德治天下,但巢父还是不肯接受天下。士各有自己的志向,你何必要逼我呢?” 光武帝说:“子陵,我竟然无法使你顺从吗?”于是登车叹息而离开。
  光武帝又领严光进宫,与他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光武帝从容地问严光说:“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于是一同睡觉,严光将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皇帝的御座,情势很紧急。光武帝笑着说:“我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啊。”
  严光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但他不肯接受,于是到富春山下种田,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特下诏书召严光进京,严光不肯来。八十岁那年,在家中去世了。光武帝对此很悲伤惋惜,下诏书命令当地的县令赐给他的家人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


相关阅读
1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