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继春传翻译赏析_贾继春传原文

  贾继春,新乡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历任临汾、任丘知县,后入京为御史。李选侍移居哕鸾宫,一时处境颇为窘迫,但仍然无恙。继春听信流言,上书内阁方从哲等人,大略说“:新君登基,便违忤先皇,逼逐庶母,举国痛心。当年孝宗不问昭德妃子之罪,先皇优遇郑贵妃,今皇上何不效法祖先?况且先皇弥留之际,曾以选侍面谕群臣,而今先皇玉体未寒,爱妾不保。忝为臣子,夫独何心!”给事中周朝瑞驳斥他,继春再次上书,说“选侍自经,皇八妹投井”,甚至称李选侍为未亡人。杨涟于是上呈移宫始末疏,说:“皇帝寝宫未定,应以先帝的社稷为重,则先帝平日的宠爱为轻。到皇帝居室安定后,则既然尽臣子防危之忠,便当体解圣主如灭之度。这是臣请求移宫的原因。而蜚语却说选侍踉跄赤脚而走,还屡次想自裁,皇妹失所投井。这些谣传,恐怕酿成今之疑端,还可能流为他年之事实。”皇上于是宣布敕令数百言,严斥廷臣相互包庇。

  当时继春出京按察江西,顺便归乡,他飞骑传疏自述先前上书的原因,其中有“赏罚大权,不要听任旁落宦官手中”之语。王安激怒皇上,传旨严厉斥责继春,令他说明情况。于是御史张慎言、高弘图接连上书请求宽贷继春。皇上更加愤怒,交由廷臣杂议。尚书周嘉谟等人说“:臣等意以为陛下笃念圣母,不能忘掉选侍。到读过敕谕后,知道陛下圣心自会体恤选侍。而继春误听风闻之语,慎言等人又连疏渎奏。但他们本意没有别的用心,其罪当宥。”未见回报。御史王大年、张捷、周宗建、刘廷宣,给事中王志道、倪思辉纷纷上疏论救,给事中、御史又合词请求,各阁臣又在讲筵上说情相救,皇上于是停张慎言、高弘图、大年的俸禄,宽宥王志道等人。随后继春回奏,语词甚哀,并隐有“自尽、投井”二语。皇上严旨穷加质问,令他再次陈奏。周嘉谟等又极力相救,皇上不许。继春更加窘困,惶恐引罪,说自己的话是得之于风闻。于是将他除名,永远禁锢,这是在天启元年(1621)四月。后来议论的人屡次请把他召回,皇上都不听。

  四年(1624)冬,魏忠贤逐出杨涟等人后,即以中旨召继春复官。继春到京后重述移宫之事,极力论说道:“杨涟和左光斗目无先皇,罪不容死。并且杨涟借傅鏥揭发汪文言,知道祸将到来,所以他上疏弹劾内宫,先发制人,这种人真是天地祖宗所必诛。而他只被判纳贿结党之罪,这样杨涟当死之罪并没有大暴于天下。宜速定刑书,颁布中外,昭示于史册,使后世知道朝廷判处杨涟等人犯了不道和无人臣礼之罪。”他的奏疏娓娓数百言,并请采纳杨所修的建议,尽快编修《三朝会典》,魏忠贤非常高兴。

  庄烈帝即位,继春正在南畿督学,他知道魏忠贤必败,便飞骑传疏弹劾崔呈秀和尚书田吉、顺天巡抚单明诩、副都御史李夔龙,群小开始相互离心了。不久继春由太常寺卿升任左佥都御史,与霍维华之辈极力压制正人。崇祯改元(1628)五月,给事中刘斯球极力论奏继春反复无常,善于伪装,继春于是自请引退归乡。后来,杨涟之子杨之易攻击他,诏令削去继春官籍。

  当初,继春以移宫事件诋毁杨涟,勾结王安希图封拜,后来见公议支持杨涟,他怕杨涟得进用,便俯首求和,声言奏疏并非出于自己之意。回朝后他又极力诋毁杨涟。魏忠贤伏诛后,他又极力赞誉高弘图之救杨涟,并推荐韩火广、倪元璐,以求为清议所容。皇上定逆案,不见继春列名其中,便问原因。阁臣说继春虽然反复,但他所持的立场亦还可取。皇上说:“惟其反复,才是真小人。”于是引结交皇帝近身宦官的条律,判继春三年徒刑。继春自恨而死。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