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与弼,字子传,号康斋,崇仁人。父吴溥,建文时为国子司业,永乐年间为翰林修撰。与弼十九岁那年见到《伊洛渊源图》一书,非常仰慕。他不去参加科举考试,闭门尽读《四子》、《五经》及程朱的著作,数年不下楼。中年时,家境更贫,他参加耕稼,凡是不正当的利益,丝毫不取。对于四方前来求学的人,他教诲不倦。正统十一年(1446),山西佥事何自学向朝廷举荐,请授他文学高职,后来御史涂谦、抚州知府王宁又向朝廷荐举,他都不肯接受。他曾叹息说:“宦官、佛教不除掉,要想天下治理好,是困难的。”景泰七年(1456),御史陈述奏请朝廷聘请他为皇帝讲经,或在国子监讲学,教育贵族子弟。朝廷诏令江西巡抚韩雍备礼聘请,他仍是不肯就职。
天顺元年(1457),石亨打算召来一些贤者,以表示自己对他们的尊重,便与大学士李贤商议,嘱咐他起草奏疏,向皇帝推荐。英宗命李贤起草诏书,遣行人曹隆带着礼物庄重地征召吴与弼上京。与弼到了朝廷,被授左春坊谕德之职,他上疏辞谢。皇帝在文华殿召见,问他为何辞职,回答说:“我不过是个贫贱之人,本无高深学问和高尚德行,陛下听到的并非真实情形,又不幸有好狗马的毛病。朝廷令使臣带重礼来召我,臣惭愧地受到特殊优待,不能不勉力来到京师。我今年已六十八岁,实在不能为官。”英宗说“:在宫中做官,事情不多,不必推辞。”赐锦缎酒食,遣宦官送回住处安息。并对李贤说:“此老头并非迂阔之人,务必令他就职。”皇上对他待遇越优厚,他辞谢得越坚决,上疏说:“臣学术浅陋荒疏,如果冒昧受禄,必耽误公事。”皇帝不许。与弼不得已,只有请求不穿朝服,仍住在馆舍中,借读于秘书阁。在京师留住了两月,因病力请回乡,在李贤的劝说下,皇帝同意了,派行人送还,命当地官府每月给与弼米二石。与弼回家后,上表称谢,并陈奏尊崇圣人之学说主张、广建学校等十事。成化五年(1469)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吴与弼初到京师,李贤推他上座,以尊敬师长之礼相待,而令编修尹直坐于侧。尹直非常气愤,出来就诽谤与弼。与弼回到家乡,知府张王贵求见不得,很不高兴,募人代与弼的弟弟投文控告与弼,张王贵立即派人把与弼逮捕至府衙大加侮辱,然后送回。与弼知道这不是出自其弟本意,仍与他友爱。编修张元桢不知张王贵诬陷与弼一事的始末,致书讥笑他,其中有“上告素王,正名讨罪,岂容先生久窃虚名”之语,尹直也把这件事写在《琐缀录》中。有人说与弼在为石亨族谱所写的《跋》中,自称“门下士”,士大夫因此对与弼有非议。后来顾允成指出“:这是那些爱管闲事的人干的。”后来,吴与弼的学生都能入祠享受祭祀,而与弼却不能。所著《目录》,都是记录自己平生学问所得。
其门人最著名的有胡居仁、陈献章、娄谅,其次是胡九韶、谢复、郑伉。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