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龙,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兵科给事中,首次弹劾吏部尚书李默。世宗正好厚待李默,不做追究。他到陕西核查军事储备,弹劾以前的延绥巡抚王轮、督粮郎中陈灿等人,朝廷对诸人做罢免、责罚的不同处分。
历任吏科都给事中。世宗恼怒礼部尚书吴山,梁梦龙厌恶单独弹劾吴山背上清议的罪名,于是与吏部尚书吴鹏一并弹劾罢免。曾经上奏说:“相臣是否贤明,关系到治政的好坏。请不要拘泥于资格,下令在朝廷公推富于名德宿望的大臣,以便光大圣上的治绩。”世宗怀疑众大臣私下有所举荐,责令陈述情况。梁梦龙惶恐地认错,于是被剥夺俸禄,升任顺天丞。因为京官考核中被人纠弹,出京担任河南副使。黄河在沛县决堤,尚书朱衡提议在徐、邳地区开挖新河,梁梦龙负责此工程。他三次调任后升为河南右布政使。
隆庆四年(1570)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当年秋天,黄河在宿迁决堤,八百艘运漕粮的船舶翻沉。朝廷商议开通海运,以此交梁梦龙办理。梁梦龙说:“海上航线南部从淮安到胶州,北部从天津到海仓,各有商船往来。从胶州到海仓,岛屿上的居民和商贾经常出没。我们派人从淮安转运了二千石粟,从胶州转运了一千五百石麦,由海道到天津,试开海上航线,没有不利的。从淮安到天津,大约需走三十天。每年五月以前,风势柔和,扬帆出航尤其便利。况且航行近海,海中的岛屿相联络,遇上风暴可以倚靠。如果船不是腐朽破败,预测气候时日出航,自然可以无忧虑。比较元代殷明略的旧航线,更加安全便利。丘浚所说的‘傍海通运’,就是如此。请将河运作为正式运输线,海运为辅助运输线。万一河运不畅通,海运就可以接济,而且河道也可以全心去疏浚,以图长久。又海防重要,沿海的卫所多年怠废,没有修缮整治,有见识的人深为忧虑。现在进行海运兼理河道,不是对国家没好处,且对军事防务也有所补助。”奏章下发到户部。部中议论海运废置很久,仓促间难以全部恢复,请求让漕司斟酌着调拨十二万石粮食,从淮安入海运抵天津。工部提供银两,为海船的经费,穆宗答复可以。不久海运没有进行。第二年冬天,他调任右副都御史,辖治河南。
神宗初年,张居正掌权。梁梦龙是他的门生,特别受宠爱,召见并委以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兵部,前往辽东赏赐有功的将士。万历五年(1577)由兵部左侍郎升为右都御史,总管蓟、辽、保定的军务。李成梁在长定堡大败土蛮,神宗向宗庙报捷,大加赏赐,将梁梦龙的一个儿子录入官籍。此后,给事中光懋称:“这是保定塞内的部落,游击陶承喾假借犒赏袭击了他们,请按‘杀害降人’的罪名处理他。”兵部尚书方逢时加以调和,梁梦龙等人也推辞了荫庇特权。等到土蛮的三万骑兵攻入东昌堡,李成梁击败了他们。宁前又出现警报,梁梦龙亲自率领三千名壮士出了山海关声援李成梁,分别派遣两员参将出击,又将戚继光调到一片石地区,敌人退走了。他先后报告永奠堡、丁字泊、马兰峪、养善木、红土城、宽奠、广宁石屯、锦、义、大宁堡的胜利,多次受嘉奖,被加封为兵部尚书。因为修筑黄花镇、古北口的边防墙,加封为太子少保,再次荫庇一个儿子任锦衣世袭千户。召回朝廷负责兵部事务,上奏陈述四件军政事务。不久因为边防战功,加封为太子太保。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去世,吏部尚书王国先被弹劾罢职,梁梦龙代替了他。过了一个月,御史江东之弹劾梁梦龙央求徐爵贿赂冯保谋得吏部职,将孙女嫁给冯保的弟弟,御史邓练、赵楷又弹劾他,于是神宗命令他退休。在家居住十九年后去世,天启年间,赵南星申述他的边防功绩,赠封少保。崇祯末年,追赠谥号贞敏。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2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3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4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