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一鹏,字九万,莆田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改庶吉士。嘉靖年初期,官至户科左给事中。
郑一鹏性情刚直,是谏官官署中最敢说话的人。御史曹嘉疏论大学士杨廷和,因而说到内阁的权柄太重。郑一鹏驳斥他说:“从太宗开始建立内阁,选拔解缙等人商量政事,到漏下数十刻才退朝。自从陛下即位,大臣被宣召的有多少?张锐、魏彬之狱,献帝追崇之论,未尝召杨廷和等人当面讨论。所拟的圣旨,内宫多有更改才定下来,不可以说是专权。”
皇帝采用中官崔文的话,设斋醮于乾清、坤宁诸宫,西天、西番、汉经诸厂,五花宫两暖阁、东次阁,莫不有之。郑一鹏说“:祷祀繁兴,一定是魏彬、张锐的余党作怪。先帝已误,陛下岂能再误?我巡视光禄寺,看见一次斋醮祭祀祈祷的蔬菜食品费用,价值达一万八千两银子。陛下忍心聚敛以招民怨,而不忍心伤害宠爱佞亻幸之心。况且现在天灾频频降临,京师的街道上饿死者相望,边境戍卒,日夜披甲待战,却得不到饱食,而为僧道浪费至此,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皇帝说知道了。
东厂理刑千户陶淳曲意杀人,被判论守戍边关。皇帝下令核查此案,改拟为带俸禄戍边。郑一鹏和御史李东等人向皇上奏说坚持原判,并弹劾刑部侍郎孟凤,皇帝不听。给事中邓继曾、修撰吕木冉、修编邹守益因言论而得罪,郑一鹏都上疏营救他们。
宫中费用一天比一天奢侈,是天顺时期的数倍。郑一鹏说“:今年灾多费用短缺,往往借支太仓,而清宁、仁寿、未央诸宫,每当有多余的积蓄,一般都馈赠亲戚乡里。怎么比得上留供光禄寺,彰大母后恩德。”皇帝命令乾清、坤宁二宫暂时减少十分之一。鲁迷进贡狮子、西牛、西狗、西马和珍珠、宝玉等物品。郑一鹏引借汉朝关闭玉门关谢绝西域的故事,请求皇帝敕诫边臣量行赏赐,遣派回国,不要让他们进入京城,彰显朝廷不珍爱远物的盛德,皇帝不听。不久伏在宫殿上争辩“大礼”,被杖责于朝廷。
侍郎胡瓒、都督鲁纲督师讨伐大同的叛乱士兵,列上立功情状,请对文武大臣、台谏、部曹及各边抚、按、镇、监遍行颁赏。郑一鹏说:“桂勇诛郭鉴等人,在胡瓒未到之前。徐毡儿等人被诛,事由朱振办理,胡瓒没有参与。胡瓒想邀功冒赏,惧怕众口非议,于是请求一并叙他们功来讨好他们。自从大同造成祸难,大臣台谏有谁为陛下谋划过一策?孤城穷寇还有多数在逃,各边镇、抚相互之间距离千里之远,他们怎能互相挟击敌人呢?请求治胡瓒等人欺君之罪。”于是没有行赏。
这时诸臣进言多被谴责,但郑一鹏这期间还得了赞许的圣旨,越发畅言事情。疏论杨宏不适合担任宁夏总兵官;席书不应讦攻费宏、留他的弟弟席春任修撰;王宪攀附贵近大臣,邓璋在甘肃有败事,不宜升举三边总督;丧服期满的尚书罗钦顺、请告祭酒鲁铎、被贬谪修撰吕木冉等人应当召回主讲经筵;廷臣乞求看望亲人或养病,不应当概不允许。郑一鹏的这些奏疏都侃侃而谈,颇有条理。正巧武定侯郭勋想得虎贲左卫来扩大自己的住宅,使指挥王琬等人说,卫所潮湿狭隘不足以居住吏士,而平民郭顺愿意用家宅交换。郭顺是郭勋的家奴,他的住宅更为潮湿狭隘。郑一鹏和同官张嵩弹劾郭勋“:用敝宅交换公署,骄纵欺上。过去窦宪改沁水园,终以叛逆诛伐。郭勋谋夺朝廷的武卫,其恶岂止与窦宪相比。部官附势曲从,应当问罪。”尚书赵璜等人因此而弹劾自己。皇帝下诏令收回卫所,郭勋非常怀恨。而郑一鹏又用李福达的官司弹劾郭勋,桂萼、张璁因此问他妄奏之罪,将他拷打除名。
九庙火灾,言官会集推荐过去的遗贤和郑一鹏,竟没有被再次召用。过了许久,才死去。隆庆初年,为他复官,赠光禄少卿。
相关阅读
1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2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3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4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5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