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
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往逆臣刘瑾窃权,势焰嚣张。陛下既已觉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是卓绝的啊。现在大权未收,皇储位未立,义子未革除,纪纲日益松弛,风俗逐渐变坏,小人逐渐升官,君子逐渐引退,士气逐渐委靡,言路逐渐关闭,名器逐渐被轻视,贿赂逐渐流行,礼乐逐渐荒废,刑罚日益泛滥,民财日益殚竭,军政日益增加弊端。刘瑾已经被诛,但善治仍一无可举,是因为陛下受异端蒙惑的缘故。至于禁掖严厉幽深,岂能容得异教与宫人杂居。现在在西华门内建寺,招番容僧居住,每日相与聚处。异言日益繁盛,忠言日益远去,取舍颠倒,举措背离常理。政务废弛,是因此之故。乞望陛下翻然悔悟,摧毁佛寺,逐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杜绝天下的奸邪,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之名,那么所说的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项,可以依次举行了。”皇帝大怒。李中将有不测之罪,因大臣营救才得免。过了一日,皇帝下旨将他贬为广东通衢驿丞。王守仁按抚赣州,邀李中参与他的军事。预备讨平宸濠。
世宗登位,恢复李中原有官职。未上任,升为广东佥事。再迁广西提学副使,以身为教。从诸学生里面选择高等级的集聚在五经书院,五日一次登上学堂讲解疑难。三迁广东右布政使。忤逆了总督和巡抚御史,因而说李中不称职,应当罢去职务。霍韬署吏部事,说李中素有廉节有才望,应当留任。正巧政府有不喜欢李中的,李中被降为四川右参政。
十八年(1539)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这一年收成不好,下令让农民捕捉蝗虫,政府加倍付给粮食,因此蝗虫灭绝而饥饿的人得到救济。李中擒获恶盗关继光,邻境攘夺李中的功劳,李中不与他争辩。进升为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食储备。御史金灿按抚四川时,曾经推荐过李中。李中不谢他,金灿为此怀恨他,至此他摘取李中的一些事情诬告他。朝廷刚刚议调李中时,李中死去。光宗时,追加谥号为庄介。
李中守官廉洁。从广西回到家乡,想用米饭招待客人,从邻家借贷粮米。米借到后,又没有柴薪,准备用浴器烧火做饭。客人等到天色暮黑,竟还不能吃到饭而告辞走了。李中少年时跟同乡杨珠学习,既而将杨珠学说扩充,使他的学术沉潜邃密,学者称李中为谷平先生。他的学生罗洪先、王龟年、周子恭都能传承他的学术。李中的同族人李楷,又传承罗洪先的学术。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2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3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