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朱纃、朱聿键传原文_唐王朱纃、朱聿键传翻

唐定王朱,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受封。永乐六年(1408)前往藩地南阳。十三年去世。其子靖王朱琼烃继嗣。朱琼烃行为规矩,为成祖疼爱。入朝之后,成祖三天两头召见他。宣德元年(1426),朱琼烃去世。其妃高氏还未被册封,她自己便已上吊殉夫,宣宗下诏封她为靖王妃。朱琼烃无子,其弟宪王朱琼火旦继嗣,成化十一年(1475)去世。

  崇祯五年(1632),朱硕火黄去世,朱聿键继嗣。七年,流贼势头正盛,朱聿键免献黄金,而用来修筑南阳城,又援用潞藩陈例,请求增兵三千人。崇祯帝不许。九年八月,京城戒严,朱聿键带头勤王。崇祯帝下诏切责,勒令他返回藩地。事定之后,崇祯帝将其下部议罪,废为庶人,幽禁于凤阳。其弟朱聿镆继嗣。十四年,李自成攻陷南阳,朱聿镆遇害。十七年,京城失陷,福王朱由崧立位于南京,才将朱聿键赦免出来。大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南都投降。朱聿键行至杭州,遇到镇江总兵官郑鸿逵、户部郎中苏观生,于是两人尊奉朱聿键进入闽境。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议定,尊奉朱聿键为监国。闰六月二十八日,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年号隆武,改福州为天兴府。他进封郑芝龙、郑鸿逵为侯,封郑芝豹、郑彩为伯,苏观生、黄道周为大学士,张肯堂为兵部尚书,其他人都分别授以官职。

  朱聿键十分好学,通晓典故,然而实权被郑氏掌握,不能有所作为。这年八月,郑芝龙提出操练备战守军二十余万,而粮饷却不足以支付军队的一半。请求预借一年税收,并命下属捐出俸禄,劝说绅士出资捐助,征调府县库存银两、谷粮。官吏四处督促,乡里一片骚乱。又广开事例,犹苦不足。仙霞岭守关军队仅数百人,而且都不堪使用。朱聿键屡次催促郑芝龙出兵,他总是以缺饷为由昧心推辞。时间一久,郑芝龙知道舆论不平,于是请求命郑鸿逵前往浙东,郑彩前往江西,各拥兵数千,号称数万。两人出发后,借口等候粮饷,都行至百里而返。在此之前,黄道周了解郑芝龙无意出兵,便自己请求率军而行,从广信直趋婺源,兵败而死,事情详见《黄道周传》。

  当时,李自成兵败逃走,死于通山,其兄之子李锦率部投降湖广总督何腾蛟,何腾蛟一时增兵十余万。侍郎杨廷麟、祭酒刘同升起兵收复吉安、临江。于是杨廷麟等请求朱聿键前去江右,而何腾蛟请求他前往湖南。原任知州金堡说何腾蛟可以依靠,而郑芝龙不可依靠,应当弃闽趋楚。朱聿键听后大喜,便授金堡为给事中,派苏观生先行募兵。

  在此之前,靖江王亨嘉僭称监国,不遵从朱聿键的命令,被巡抚瞿式耜等擒获,瞿式耜等向朱聿键报捷。而鲁王朱以海又在绍兴称监国,并将朱聿键的使者拒之门外,所以朱聿键决意前往江西、湖广。十二月,从福州出发,驻扎建宁。广东布政使汤来贺由海路运来十万石粮饷。第二年二月,驻扎延平。三月,大清军队攻取吉安、抚州,将杨廷麟围困于赣州。尚书郭维经离开闽,募兵援赣。六月,清军攻克绍兴,鲁王朱以海逃亡入海,闽中大为震惊。郑芝龙假称海寇到来,撤兵返回安平镇,然后航海而逃。守关将士都跟随而去,仙霞岭空无一人。七月,何腾蛟派遣使者迎接朱聿键,即将到达韶州。这时清军已抵闽关,驻守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战死。八月,朱聿键出走,数日才至汀州。清军突至,随从官吏四处奔散,朱聿键与其妃曾氏均被俘获。曾氏在九泷投水而死,朱聿键则死于福州。给事中熊纬、尚书曹学亻全、通政使马思礼等自缢而死。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