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爵传原文_苏天爵传翻译赏析

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人。参加国子学生公试,名列第一,从此换了布衣,穿上官服,授从仕郎、大都路蓟州判官之职。泰定元年(1324)改任翰林国史院典籍官,升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3)参预修纂《武宗实录》,二年升修撰,又升为江南行台监察御史。

  第二年天爵到湖北审录犯人的罪状,不避瘴毒,巡视各地。有囚犯说自己是冤案,天爵说:“监察官员一年来两次,为何不申诉?”囚犯说“:以前来录罪状的只是应付一下,现在御史来了怕受刑,所以不得不说了。”天爵每遇事一定要细心推究,即使是盛夏,也要挑灯夜读,以便审判定案,毫无倦意。凡查清因冤案入狱的,全都释放。

  入朝廷任监察御史,后又改任奎章阁授经郎。元统元年(1333)再任监察御史,任职四个月写奏章四十五篇,从朝廷政令,到考古礼文等有关国家大事,他都是知无不言。其间他弹劾了五人,推荐了一百零九人。第二年参与编修《文宗实录》,并升迁为翰林待制,不久又任中书右司都事兼经筵参赞官。后至元二年(1336)由刑部郎改任御史台都事。三年升迁为礼部侍郎。五年任淮东道肃政廉访使,此时大小官员都很奋发,全道更加佩服他。后又任命为枢密院判官。第二年改任吏部尚书、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再任吏部尚书,升迁为参议中书省事。这时朝廷更换宰相,很多事务都松弛荒疏,而皇上振兴图治之心切,天爵知无不言,无所顾忌,对朝廷事务日夜操劳策划,以致白了须发。

  至正二年(1342)任湖广参知政事,后升迁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四年召回朝廷任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他从学生成为师长,更以身作则,尽心讲学,做学生的楷模。第二年(1345)出任山东道肃政廉访使,不久充任京畿奉使宣抚,了解民间疾苦,查访贪官污吏。由他兴办和废除的有七百八十三件事,被追究弹劾的有九百四十九人,在京都人中享有与包拯、韩琦同等的声誉,但由于他的行动得罪了很多人,竟以不称职之罪被免职回家。七年后天子发现天爵是因诬告获罪,再次启用他,并被任命为湖北道宣慰使、浙江道廉访使,但俱未到任,后又官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九年(1349)召任大都路总管,不久再任两浙都转运使,他整治得法,八十万锭课钞如期收齐了。

  十二年帝诏命他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带兵平定了饶、信一带地方。他计划严密,纪律严明,即使老帅、宿将也不比他高明。由于劳累过度,积劳成疾,逝于军旅中,年仅五十九岁。

  天爵治学既渊博而又所重,擅长记载,曾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七十卷,他写文章擅长叙事,平易温厚,自成一家。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其他作品有《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其《辽金纪年》及《黄河原委》惜未完稿。晚年以释经为己任,学生因他居住之处称他为“滋溪先生”。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4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