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通古传原文_张通古传翻译赏析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通古读书过目不忘,他综合所有的经史,善于撰写文辞。辽国天庆二年(1112),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遭逢父亲之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通古恳切推辞不接受,因此而隐遁离去,隐居在兴平。太祖阿骨打平定燕京,又将燕京割让给宋朝。宋人想收买人心,召见通古,通古辞谢了,隐居在易州太宁山下。

  宗望收复燕京,侍中刘彦宗和通古平时关系好,知道他的才华,请他担任枢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天会四年(1126),尚书省刚刚建立,通古被授工部侍郎的职位,兼管六部事。高庆裔设立《磨勘法》,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通古也免去了职务。辽王宗干一向知道通古的名气,爱惜他的才学,派人去告诉他要他自理。通古不肯这样做,他说:“许多士人都离去了,而我自己有什么心情单独去请求留用呢?”宗干为他去论理。拜中京副留守的官,当诏谕江南使,宋朝君主要面向南坐,让通古面向北坐,通古说“:大国的长官等于小国的国君。我朝天子把河南、陕西赐给了宋国,宋签约要对我朝奉表称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如果你想贬低损害使者,使者不敢传诏。”于是要马欲北归。宋主立刻命令设东、西座位,使者面向东坐,宋主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礼仪进行。通古完成使命回还,听说宋国已在河南布置兵力,谓宋国送他回朝的韩肖胄说:“我朝天子割让土地给南国使你们获益,南国应当考虑图报大恩。现在却设置守军,自己造成要动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兴师问罪,你们将拿什么言辞答对?江左尚且保不住,何况齐呢?”肖胄听罢很惶恐,说:“敬听尊命。”立即策马驰回宋国把通古的话如实向宋主禀告。宋主当即命令罢兵。通古到达上京,详细向宗干汇报,并且说:“在他们的布置还不定的时候,应当讨论收复河南”。宗干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心愿!”通古又出任参知行台尚书省事。

  未过多久,皇帝诏令宗弼再取河南,通古请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晓谕宋国。等他临近汴京,宋人已经离开了那里。有人对通古说:“宋人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诈。现在听说他们将从许、宿两地来袭击我军。”通古说:“南人公开说要来,正是已经走了。”于是派人去观察,宋人果真退却了。宗弼手抚髀部笑着说“:谁说书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河南籍士兵孙进虚妄地自称是“皇弟按察大王”,阴谋作乱。当时海陵是丞相,内心怀有非分的企图,他想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胜,因为孙进自称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这是胙王诬蔑陷害熙宗。熙宗自从太子济安逝世以后,继嗣没有确定,心中深深惦记这件事。再加上裴满皇后很专制,他不能在后宫肆意寻欢,很是郁闷,常常因此而恣意饮酒,酒醉妄自发怒,手持刀子杀人。在海陵中伤胙王的时候,熙宗相信有这事不怀疑,于是派遣护卫特思去汴京审查处理。行台知道熙宗着意在胙王,就诱引孙进招出胙王。通古抓住其中的祸害,极力辩论劝止。及至把孙进引来让他服法,他供出原来假托“皇弟”大名,拿此来蛊惑众人,是想按规定骗取财物罢了,实际并没有这个人。特思将此情上奏,海陵向皇上说特思的坏话,他说:“特思想让胙王侥幸得福。”熙宗更加认为海陵的话是真实的,于是杀了胙王,同时杀了特思。行台诸位官员都责备通古说:“被你所误,现在要受连累死了。”通古说“:因正义而获罪被杀死,比活着强。”海陵已经杀了胙王,便不再加害他人,于是牵连治罪止于特思,行台没有受牵连。

  天德初年(1149),通古迁升行台左丞,进拜平章政事,被封为谭王,又改封为郓王。通古以有病为理由请求解除有关国家机密大事的工作,没有获准。后通古又拜司徒官职,封为沈王。海陵王完颜亮对下属臣僚严厉,握紧威势和权柄,亲王大臣没有不曾或少给脸色看的,只有见到通古时,一定礼貌相待。

  正当磁州僧人法宝想离去,张浩、张晖想挽留他而留不住,而朝中官员又有想留住他的人。海陵听说这件事,诏令三品以上官员上殿,责备他们说:“听说各位爱卿每次到寺院,法宝僧都在正座,卿等便坐在他旁边,朕认为很不可取。所谓佛本是一个小国的王子,能轻易地舍弃富贵,甘愿吃苦修行,由于这个原因才成为佛,现在受到人们的崇敬。如果信佛只是希图福利,都是妄想。况且作为僧人,往往考不中秀才,在市井中流浪讨食,生活的计谋不足,才去当僧人,比较他的贵贱,不可和簿尉抗礼。里巷的老妇,临近死期,她们中多有皈依信奉的人。卿等位尊为宰相辅国大臣,却还效法这些,有失大臣的身份。张司徒是稳重老成的故人,再三教诲应该明白了,他足够当我们的表率,为什么不向他学习呢?”海陵又召见法宝对他说“:你既然是僧人,去或留全在你自己,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法宝害怕了,不知怎样做才好。海陵说:“你是长老,应当有一定的主见,现在难道怕死吗?”于是吩咐在朝堂打了他二百大板,打了张浩、张晖各二十板。

  正隆元年(1156),以司徒之职位辞官,被进封为曹王。当年,通古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通古天生和乐平易,不做表面花样,虽然位居宰相,要求自己平素仍然清寒。他的儿子叫沉,天德三年(1151),被赐杨建中榜及第。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4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5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6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