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颢传原文_梁颢传翻译赏析

梁颢,字太素,郓州须城人。他的曾祖梁涓,做过成武县主簿。祖父梁惟忠,以明经出身历任使官、知府的辅佐官员,最后官做到天平军节度判官。父亲梁文度早逝,梁颢由叔父抚养成人。王禹翶开始参加乡贡考试时,梁颢依随着他以便求学,曾以疑难问题向王禹翶请教,王禹翶拒绝回答。梁颢便发愤读书,不到一个月后,再向王禹翶请教,王禹翶大加器重赞赏。初次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中,留在京城。上疏说:

  臣遍观史籍,唐朝统治天下时,各位圣人更迭出现,人文璀璨,尚且还渴求能人共同治国,四处寻求有才德的人,选举所设科目,超过四十种。当时拿笔的读书人,纷纷飞集君王身边,表现他们的本领。君王左右前后,有忠臣良将,引导、教化本原,树立、治理根基,享有三百年天下,是由于得了人才。

  五代不昌盛,这一制度日渐沦丧。我朝大兴儒学,追寻三代遗风。当今科举名目的设置,臻于完美,拿笔的人多如林,参加选试者多如云。由诸侯推举,由春官考试,陛下还亲来精心挑选,务必要做到彻底公正。奈何考试内容不出于诗赋、策论,心中喜欢的就任用提拔,心中不喜欢的就去压抑降黜,难道没有滥升枉黜的过失吗?其中妄进的卑鄙小人、滥厕身于科场中的人,也经常有出现。

  如果说这是陛下嘉勉、恩惠那些孤苦贫寒不能进升的读书人,于是不论贤否,全都录取,一视同仁。那臣私下认为这并非正确的说法。大概圣人在上,就会采用君子排斥小人。如果香薰臭莸同装一器,那绝非端正人伦、敦厚风俗的方法。何况山丘园林之下,怎会没有大才美德之士呢?陛下果真能设立科目来擢升异等人才,使他们陈述古今的治乱、君臣的得失、人民的喜忧、贤愚的用与不用,大概对于治国有益,不像诗赋、论策那些雕虫小技,只是用来应付官员的提问而已。

  疏文奏上,没有回音。

  雍熙二年(985),再次考进士,廷试时,正在禹中献赋。宋太宗召他升殿,询问他的门第,赐进士甲科,脱下平民服,任大名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与梁湛一并被召来朝中做右拾遗、直史馆,赏赐红帛。后任判鼓司、登闻院。梁颢在大名时辅佐赵昌言,后赵昌言入朝掌枢密院,遇上翟马周的事,梁颢受连坐被贬职任虢州司户参军。后又被起用任鱼台知县,就地加升大理评事的头衔。后被召回朝中,升任殿中丞。不久,再次任直史馆,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关西道判官,转升太常博士。遇上母亲去世停职,服丧完毕,复职赴任,改做右司谏。

  宋真宗初期,下诏大臣们议论国事,梁颢当时出使陕西,途中做了一篇《听政箴》进献给皇帝。回朝后任度支判官。咸平元年(998),与杨励、李若拙、朱台符一同任知贡举。当时皇帝诏令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钱若水又请梁颢参加这件事,后又任同修起居注。护从皇帝车驾到大名,皇帝下诏询问大臣们边疆的事,梁颢上疏说:

  “臣听说自古用兵的方法,关键就在于明确赏罚。然而奖赏不可以由少数人独占,惩罚不可以缺少。所以《兵法》说:“罚之不行,譬如骄子之不可用。”又说:“善为将者,威震敌国,令行三军。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败事者,虽亲必罚。”所以孙武斩了队长而后队伍整齐,穰苴斩了监军而后敌人便撤退。从这一点来说,兵法不正确不行。

  不久前命令出师,乘秋季防守边塞,但傅潜奉明确的诏令、手握重兵,却逗留不前,乱而无谋,死守城堡,观望敌人,将精兵久拖得疲累不能再用。导致外蕃牧马南下,边境尘土都被惊起,河朔人民,流离失所,魏博以北,被蹂践一空。以致使残余的妖魔未灭,皇上御驾亲征,这就叫作把敌贼送给君王。如果赦免不加问罪,那怎么向枉死的人民谢罪;或者只罢黜却不杀头,那怎么能恢复用兵的目的。以军法论处,固然应当斩傅潜来在军队中示众,降下诏书来宣告天下。如此,才能符合古代的典章,警戒后来的将帅,然后再从边疆官吏中选择可用的人,就地委任使用。

  臣曾读汉朝历史,李广领兵行军扎营,部队没有队形方阵,而是寻找水草好的地方,人人自便,不蛮打刁斗而求自卫,远离侦察,未曾遇到危害,于是李广终于成为一代名将,士兵都乐于受他指挥。又唐高祖防守北疆,选派精兵做游骑,不带军粮,由他们就地自寻水草,遇到敌人就击杀,当时认为找到了好方法。希望在边疆将领中,不限名位高低,只选择威武勇猛有谋略而又素来被士兵推尊敬服的,从中取十个人。每人给骑兵五千,武器装备完整,少带干粮,让他们自己寻找水草肥美之处,再前往抵御外敌。严禁进入城市,不准聚集在一起,遇到敌寇,随时击杀捉拿。仍旧命令烽火信号互相守望,交相救援响应。边境各州郡守城的将士,则坚壁严阵以待。遇到游骑来到近城地区击杀边境敌寇时,就从城内放出相当的军队援救。这样,就会使守城者不会紧关城门,以免犯坐山观望不战的错误;抵御边境者就不会苟且依靠郡城,而可在抗击敌寇中实行防备。虽不是最好的筹谋,但绝非胶柱鼓瑟。”

  当时舆论很赞许他的建议。

  咸平三年,与李宗谔、赵安仁一同受命任知制诰,并被赏赐金印紫绶。这年冬季,王均叛乱被平息,梁颢被任命为峡路安抚使。回朝后官任掌三班。韩国华任大理判官,因决断刑狱有失公正,于是选派梁颢代替他。咸平四年,张齐贤任关右安抚使,用梁颢做副使。

  梁颢有做官的才能,每次进宫应对皇帝,言辞清晰明确敏锐,宋真宗很赞赏他。凡是群臣中有人上奏应对,都总要先把奏文给梁颢和薛映详细阅看以决定是否可以。这年冬季,因河北闹饥荒和强盗,梁颢受命与薛映分别担任东、西路巡检使。回朝后,授任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当时朝廷撤销三部使,梁颢改任翰林学士同知审官院、三班。景德元年(1004),任权知开封府。

  梁颢风姿俊美,身强力壮,很少疾病,家中和睦。与人相交,长期没有改变,士大夫多与他相交。这年六月,突然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皇上非常悲恻,赏赐追赠高官荣衔。他所著文集十五卷。他的儿子有梁固、梁述、梁适。梁适是仁宗时的宰相,另外有传。


相关阅读
1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6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