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立去世后,他的儿子也死了,没有其他儿子。他的孙子石祖仁对服丧的礼节疑惑不懂,便交给礼官讨论。宋敏求说应服三年的丧,并应辞官,斩衰。同僚们援引依据不统一,判寺宋祁也同意宋敏求的说法,于是将此定为制度。升任集贤校理。后应宋庠的请求,随他出任西京通判。后任群牧度支判官。因从马上跌下来伤了足,被降为亳州知府。治平年间,被朝廷召去担任《仁宗实录》检讨官,任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寺等职。
宋英宗殡丧期间,有人说皇族宗室成员血缘关系较疏远的在丧期也可以婚嫁,宋敏求认为先皇帝还没有出殡,绝不可以婚嫁。一年后,又有人这么说。宋敏求说宗室普遍服丧,由穿丧服降到穿练服时,便可以嫁娶婚姻了。因为他的说法前后互相矛盾,被贬职为绛州知府。王王圭、范镇乞求朝廷留他,让他完成《仁宗实录》。宋真宗说:“典礼制度,是国家大事,而谬误得如此,哪能没有责任。”宋敏求的议论最初本没错,但曾公亮痛恨礼院里的刘瑾附和宋敏求的说法,所以要借此除去他。当年,宋敏求就被诏令回京。
徐国公主将丈夫的兄长认作侄儿,并上奏官府,宋敏求上疏说这是乱了天伦,应将她抓捕正法。王安石不喜欢吕公著,诬陷吕说过韩琦想要利用人心,如当年赵鞅在晋阳起兵,借此驱逐君主身边的恶人奸臣,将吕公著降为颍州知府。宋敏求准备草拟诏书时,王安石传旨给他,要他在诏书中说明吕公著的罪状,而宋敏求却只说他敷陈失实。王安石发怒,告诉皇帝,皇帝命陈升之将诏书中的话改了,宋敏求请求解除自己官职,皇帝没批准。
遇上李定自秀州判官升任御史,宋敏求将委任诏书封回不发,于是李定以本官右谏议大夫身份升为朝请大夫。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因为孔文仲对答时语言切直不阿,便将他评为优等。王安石更加愤怒,罢免了孔文仲。人们都为宋敏求担忧,而皇帝却保护他,并任他为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邓润甫对皇帝说“:近来大臣们多喜欢互相攻击告发,并非国家的好现象,应该提拔任用敦厚的人,以便改变这种浅薄的风气。”于是升宋敏求为龙图阁直学士,命他修著《两朝正史》,掌管均国公的笺奏。元丰二年(1079)去世,享年六十一岁。特例追赠为礼部侍郎。
宋敏求家中藏书达三万卷,都粗略地阅读诵习过,所以他对朝廷典故很熟悉,士大夫们每有疑议,必前来请求指正。他补修了唐武宗以下的《六世实录》共一百四十八卷,所著的其他著作很多,学者们大都参考这些书。曾建议说“:河北、陕西、河东等籍的举子,性格厚朴扎实,但辞藻却不工巧华丽,所以中进士的较少。请下令转运使选择那些有品行材艺武略的人,特例给他们升官,使人材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士子们有可以进升的途径。又各州郡只有学校而无学官,所以学生士子容易离开本乡本土到外面去拜师求学,请求在各州县设立学官。”后来朝廷多能实行他的建议。他的族弟有一个宋昌言。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2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