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近曾经梦中到一个亭子,上面的横匾是“侍康”;旁边种植芍药,只有一朵花开了,特别妍丽可贵,花下有一只白羊,吴近醒后颇感惊异。皇后乙未年出生,出生时,红光射向户外。皇后十四岁时,高宗为康王,被选进宫中,人们说此梦是“侍康”的征兆。
康王即帝位后,皇后常常着戎装侍奉左右。皇后非常知书明理,跟从皇帝到四明时,卫士计划变乱,入宫问皇帝在哪里,皇后骗过他们得以免祸。不久,皇帝航行海上,有条鱼跳进皇帝船中,皇后说“:这是周人白鱼的祥兆。”皇帝大为高兴,封她为和义郡夫人。回到越地,进封她为才人。皇后博通书史,又善于写作,因此宠遇日隆,与张氏同为婉仪,不久进升贵妃。
显仁太后回来后,也喜爱皇后。宪节皇后去世的消息传来,秦桧等人多次上表请立为皇后,太后也这样说。绍兴十三年(1143),诏令立贵妃为皇后。皇帝到文德殿授册,皇后在穆清殿廷接受册封。追封皇后三代为王,皇后亲属因为皇后而得官者三十五人。
显仁太后性格严肃,皇后亲自侍奉起居,顺适她的旨意。皇后曾经绘画古列女图,放在座右作为借鉴;又取《诗序》之义,在堂上题匾为“贤志”二字。
当初,伯琮因宗子身份被召入宫,皇帝命张氏养育他。当时皇后还是才人,也请得养育一个儿子,于是得到伯玖,更名为璩。宫中宫外议论纷纷。张氏死后,两个儿子都由皇后养育,皇后对他们关怀备至。伯琮禀性恭俭,喜欢读书,皇帝与皇后都喜欢他,封为普安郡王。皇后曾经对皇帝说:“普安王,真是有天日之表(帝王之姿)啊!”皇帝心意于是坚定下来,立他为皇子,封为建王。把璩迁出宫外住在绍兴。
高宗禅位,下手诏尊皇后为太上皇后,迁居德寿宫。孝宗即位,上尊号为寿圣太上皇后。每月初一,皇帝朝见上皇完后,朝见皇后一如宫中仪式。乾道七年(1171),加皇后号为寿圣明慈。淳熙二年(1175),因为给上皇举行庆寿礼,又加皇后尊号为寿圣齐明广慈。十年(1183),因为皇后这年七十岁,朝廷给皇后亲属分等推加恩泽。十二年(1185),加皇后尊号为备德。上皇去世后,遗诏改称太上皇后为皇太后。皇帝想迎接太后回到内宫,太后因为上皇用过的几筵设施都在德寿宫,不忍心离去,于是将所居宫殿命名为慈福,住在里面。光宗即位,变尊号为寿圣皇太后,因为寿皇的缘故,不称太皇太后。光宗谈到用人时,太后说:“应当重用旧臣。”绍熙四年(1193),太后八十岁,光宗朝见太后,呈奉册礼,加尊号为隆慈备福。绍熙五年正月,光宗率领群臣举行庆寿礼,嘉王在旁边侍奉,太后勉励他以读书、辨别邪正、建立纲常为先务。夏天,孝宗去世,才开始称号为太皇太后。
当时,光宗有病未愈,不能主持丧礼,执政大臣们请太后垂帘主持丧事,太后不同意。不久执政大臣又请求按唐肃宗旧例,群臣在太极殿发丧,后宫穿丧服,太后同意这么办。太后代行祭奠礼,不久按照枢密使赵汝愚的请求,在停放光宗棺椁宫前垂帘,宣读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第二天,册封夫人韩氏为皇后,太后撤帘。庆元元年(1195),加太后号为光,太后迁居重华宫。赵汝愚后来被贬谪而死,中书舍人汪义端把赵汝愚看作李林甫,打算把他的同党一并逐去,太后听说后反对这样做。
庆元三年十月,太后染病,诏令祷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赦天下,一月后去世,终年八十三岁。遗诰说:“太上皇帝疾病尚未痊愈,应当在宫中养病;皇帝服齐衰丧服五月,以天计月。”诏令服一年丧服。谥号为宪圣慈烈,附祭于永思陵。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5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