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祚传原文_郭祚传翻译赏析

郭祚,字季,太原晋阳人,是北魏车骑将军郭淮的弟弟郭亮的后代。祖父郭逸,任本州的别驾,先后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司徒崔浩做妻子,一个女儿嫁给崔浩的兄弟、上党太守崔恬。太武帝时,崔浩受朝廷重用,因而,郭逸被任为徐州刺史。父亲郭洪之,受崔浩的株连被杀害,郭祚因逃跑才免于一死。他从小无依无靠,贫穷潦倒,姿容相貌并不惊人,家乡的人都不认识他。有一个女巫给他相面后认为他今后一定会大富大贵。郭祚博览经典史籍,学习崔浩的书籍,书信和文章都闻名当世。二十岁任州主簿,刺史孙小委任他做书记。太原太守王希彦,是他祖父郭逸的妻子的侄子,不断周济他,才使他振作。

  孝文帝初年,郭祚被举荐为秀才,朝廷对策为上等,被任命为中书博士,转任为中书侍郎,又提升为尚书左丞。稍后,又任给事黄门侍郎。他清廉谨慎,昼夜都不懈怠,孝文帝很赏识他。跟随孝文帝南征,回来后任正黄门。孝文帝去长安,路经渭桥,见一座郭淮庙,问郭祚:“这里供奉的是你的祖宗吗?”他答道:“是我的七世伯祖。”孝文帝说:“先人贤能,后世俊哲,都出在一门。”郭祚说“:过去我的祖先渊博宏通,只侍奉魏文帝;我浅薄卑陋,遇上圣明的君主,自觉十分幸运。”孝文帝下令用由牛、羊、猪做成的最贵重的祭品祭祀郭淮庙,让郭祚自己撰写祭文。不久,他因参与迁都洛阳的筹划,赐爵为东光子。孝文帝曾到华林园,顺便观看过去的景阳山。郭祚建议“:山以仁爱静谧,水因智慧畅流。希望陛下整修这座山。”孝文帝说“:魏明帝因奢侈已失误在前,我为什么还要跟在他的后面学?”郭祚叹道“:真是高山仰止。”孝文帝接着说“:难道不是景行行之吗?”郭祚升迁任散骑常侍,仍任黄门一职。

  这时,孝文帝锐意建立典章礼仪,加上铨选九品中正人才,又要迁都,一切都需创立。而不断征讨用兵,朝廷内外都需规划谋略,国家诸事纷繁。郭祚与黄门宋弁帮助孝文帝参谋运筹,根据每个人的才干,委以不同的重任。郭祚负责注释经书,他终于完成了这项辛苦而繁杂的任务。孝文帝因册立冯后的姐姐为昭仪,晚上在清徽后园宴请朝臣。孝文帝举起酒杯赐给郭祚和崔光,说:“郭祚忧劳勤勉于国事,从不欺骗我。崔光温和善良,见闻广博,是我朝儒林的俊秀。不劝他两人喝酒,应当劝谁呢?”他如此被孝文帝看重。一次,孝文帝任李彪为散骑常侍,郭祚入见孝文帝,孝文帝对他说“:我昨天误授给一个人官职。”郭祚说“:圣上的诏书颁发,怎么能允许有差错?”孝文帝沉吟许久说“:我自应受到责备,因为你的责备,我想另授给李彪一个别的官职。”不大一会儿,李彪有奏章送上,说:“伯石辞去公卿,子产很是厌恶。我想得到这个官职已经很久,不敢推辞。”孝文帝叹着气对郭祚说“:你的忠诚进谏,李彪的义正辞严,使我处境两难,不能再作决定。”便不撤换李彪。

  孝文帝南征,郭祚以侍中的身份随从,又被任命为尚书,晋爵号为伯。孝文帝去世,咸阳王元禧等人奏请朝廷任郭祚兼任吏部尚书。宣武帝下诏说:奸吏逃避刑罚,就将他发配远方;如果长久躲着不出来,就让他的兄弟代替。郭祚启奏说“:如果因奸吏逃窜,流配他的兄弟,那么罪人的妻子,也应流配。这样,一人犯罪,祸及二家。我认为罪人既然逃跑,只流配他的妻子。逃跑者本人记名永远流配,有病也不免除。这样,奸途就会被堵塞。”宣武帝下诏采纳他的意见,不久,他正式任吏部尚书。郭祚自身廉洁清净,爱惜官位。铨选人才,授予官职时,即使人选合适,也必定犹豫很长时间,然后才下笔批示。下笔时便说“:这人便因此获得富贵了。”因此,事情往往被牵延耽误,因而当时常招致怨言。然而,所选拔的人都量才称职,人们又因此归功于他。

  出任为使持节、镇北将军、瀛州刺史。太极殿建成,郭祚到京城朝拜,转任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遭逢荒歉,全境饥饿,郭祚怜爱灾民,多方救济。虽然决断优柔,被人称为繁琐缓慢,然而,地方男女都怀念他的恩泽。他被调入朝廷,任侍中、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中正。

  迁任尚书右仆射。当时,议定新的法令,下诏命郭祚与侍中、黄门一起讨论确定。朝廷旧例:令、仆射、中丞骑马,由骑卒传呼入宫,可以到马道。郭祚任仆射,认为这是对皇上不敬重的表现,报告给了宣武帝,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规定,君主在太极殿,大臣入宫,传呼开道至止车门;君主在朝堂,传呼开道至司马门。传呼开道不能在宫廷中进行,就从这里开始。朝廷下诏命郭祚以原来的官职兼任太子少师。他曾随宣武帝到东宫,太子元诩年龄很小,郭祚将一个黄扁瓜瓜送给他。当时,应诏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互为表里,很被宣武帝所倚重。郭祚私下里趋奉他们。诽谤郭祚的人称为“桃弓仆射,黄扁瓜瓜少师。”

  他向朝廷奏说“:过去考察官员的标准虽然颁布天下,像我这样愚蠢浅陋,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现在,需要确定官员升迁的事由情状,超越官阶的就应该酌量折减。景明初年定的标准,五年才能升一级半。正始年间,已故尚书、中山王元英上奏考察官员的标准,圣旨批道:‘可以以满三年为期限,多余的月数不必计算。’另外,去年因为前两种规定的内容不一样,奏请圣上裁决,圣旨说‘:升迁降免的规定,应按过去制定的制度决断。’现在不知道所说的过去的制度,究竟是指景明时候的,还是指正始时候的?景明时考察官吏的方法,是将东西两省的文武闲官分为三等,经过考核委任官职。而前任尚书卢昶却奏说,上等官员三年升半级。现在的考察标准又分成九等,前后说法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朝廷下诏说:“考绩在上中的,可以照顾以前的情况,任职在六年以上的升一级,三年以上的升半级,多余的年月不算。考绩在上下者,可以照顾以前的情况,任职在六年以上的升半级;不满六年的不算,可以算在下一次考察中。考绩在上下者,任职三年升一级。有官衔而无官职的官员的考察,按卢昶上奏的办法。”

  不久,加任郭祚为散骑常侍。当时,朝廷下诏营建明堂和国学,郭祚上奏说:“现在,皇家的节仗向西挥动,开辟了岷、蜀一带;军队东进,平定了淮、荆大片土地;汉、沔之间,仍需加强防御。征集兵士和军需,既多且广;边境的许多堡垒,战火不断。不可以在战争频繁之际大兴土木。况且现在又是一年伊始,春耕即将开始。我认为应等到丰收和平的年份,根据物力人力再动工,很快就会建成。”朝廷同意他的意见。

  宣武末年,郭祚经常被召入东宫,朝廷常秘密地给他许多赏赐,多达一百多万,还有许多贵重的丝绸锦绣。又赐给他剑和杖,恩宠深厚。升任为左仆射。原先,南梁将领康绚把守淮河,准备决堤淹灌扬州、徐州。郭祚上表说:“南梁的君主萧衍太狂妄,擅自截断河流,祸害百姓,这是他灭亡的征兆。应命扬州选一员猛将,率领本州兵马奔赴浮山,内外夹攻梁军。”朝臣们经过讨论同意他的建议,任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雍州刺史、征西将军。

  太和年以前,朝廷法纪严厉峻刻,大臣一有差失,便招致灭族杀身。李冲管理朝政,钦佩郭祚的才干见识,举荐他为左丞,又兼任黄门,他因此便感到满足。常常谈起自家是孤门独姓,早年经过崔浩案件的牵连,时常忧虑危机存亡,苦苦述说,辞色恳切,发自内心。李冲对他说“:人生自有命运安排,不是能逃避得了的。但是,当官应该明白畅达,有什么可怕的?”此后十多年,官位隆重,而上达进取之心,毫不松懈。他又靠东宫太子师傅的资格,辞去尚书的职务不干,志向在于获得封侯的赏赐,仪同的爵位。尚书令、任城王元澄替他奏闻朝廷。等到被封为征西将军、雍州刺史,虽喜得外任,却因封号不优隆,期望更大。执政大臣们颇感奇怪。

  当时,领军于忠恃宠骄傲狂纵,崔光等人曲意奉迎。郭祚对他们非常厌恶,便派自己的儿子,太尉从事中郎郭景尚劝说高阳王元雍,把于忠调出朝廷,到州郡任职。于忠听了十分恼怒,假借皇帝的诏命把郭祚杀害。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6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