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蠫字伯谕,吴兴武康人。父亲沈昶,在宋朝建平王刘景素手下做事。景素谋反,沈昶事先离开了他,等景素事败,他受牵连下狱。沈蠫到朝廷陈述原委而得以免罪,沈蠫也因此知名。后来作奉朝请,曾到齐尚书左丞殷氵尔处,殷氵尔和他谈论到国家大事,很器重他,对他说:“看起来以你的才干,应该担任我的职务。”
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听到沈蠫的名声,招引他作王府行参军,兼扬州部传从事。当时建康县令沈徽孚仗势傲视沈蠫,沈蠫就按法律惩治他,众人因此都惧怕他的强硬。子良对他非常赏识,即使是家里的事也都交给他去办。子良去世后,沈蠫又到刺史始安王萧遥光门下做事,遥光曾派他押送丁役,结果丁役们到达得快而且没有怨言,遥光对同沈蠫一起去办事的其他人说:“你们怎么不学学沈蠫那样干呢。”于是让沈蠫专门管理州里的官司诉讼。
湖熟县的方山埭又高又陡,到了冬天,无论是办公还是私事的行人都觉得难受。齐明帝派沈蠫去修整它。沈蠫挖四条大沟,拦住行人让他们参加劳动,三天就完了工。扬州书佐办私事从这儿过,谎称是为州里出差,不肯去干活儿,沈蠫打了他四十鞭。书佐回去后向遥光告状,遥光说:“沈蠫一定不会错打你。”经调查果然是他说了假话。明帝又让沈蠫修筑赤山塘,花费比预算少用了几十万,明帝更加赏识他。沈蠫作建德县令,让百姓一丁种十五棵桑树,四棵柿树或是梨树栗树,女丁种一半。人人都很高兴,不久就成了林。
沈蠫辞官回京,兼任行选曹郎,跟随陈伯之军队到江州。赶上梁武帝起兵围郢城,沈蠫劝伯之叛齐奉迎武帝,伯之流泪说:“我的儿子还在京城里。”沈蠫说:“不这样的话人心动荡,都在另打别的主意,如不早作打算,恐怕众心离散难以统率。”伯之于是降归武帝。
当初,沈蠫在竟陵王家,一直和范云很好,齐朝末年曾到范云家过夜,梦见坐在屋子梁柱上,仰头看见天上有字写着“范氏宅”。这时沈蠫和梁武帝说起此事,武帝说:“范云能不死,此梦就是验证。”等武帝即位,范云极力推荐沈蠫,于是把他从暨阳县令提拔为兼尚书右丞。当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说沈蠫催督运送物资,对国家有功。梁武帝认为他很能干,升任他为尚书驾部郎,仍兼右丞。沈蠫推荐他的族人沈僧隆、僧照有作官的才干,武帝一并任用。
因为母亲去世辞职,又起用为余姚县令。县里大姓虞氏有千余家,很多家都和县衙结有关系,前后县令都无法禁绝。自从沈蠫到任,不是打官司概不来往,处处依法办事。县南又有有势力的大族数百家,子弟们横行霸道,各家互相包庇,大事聚敛,百姓深受其害。沈蠫征召这些人家的老者去看守石头仓,年轻的补充为县衙仆役。这些人在街上痛哭哀号,从此豪强敛迹。沈蠫刚来时,富有的县吏们都衣锦华美以表明他们与众不同,沈蠫发怒说:“你们不过是下等县吏,怎么能自比贵人!”都令他们换上草鞋粗布衣,终日侍立,脚下站立不稳,就加以抽打。沈蠫贫贱时曾到这里卖过陶器,被富人侮辱,所以就这样报复他们。于是士绅们又怕又恨,但沈蠫廉洁自守,因此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后来作安南长史、寻阳太守。江州刺史曹景宗死后,任信威将军萧颖达长史,太守之职不变。沈蠫本性倔强,屡次顶撞颖达,颖达对他怀恨。天监八年(509),因为到颖达处议事,又言辞过激,颖达变了脸说:“朝廷用你来作行事吗?”沈蠫出来,对别人说:“我死了才能不这样,总不能老对他低头称是。”当天在路上被人杀害,人们多认为是颖达害了他。其子沈续屡次上告。遇上颖达不久死去,事情也就不再追究。沈续布衣蔬食过了一辈子。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3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6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