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厥字韩卿,少年时期就很有风度气概,好写文章。齐朝永明九年(491),诏令百官举荐士人,同郡的司徒左西曹掾顾詗之上表推荐陆厥,州中举他为秀才。
当时文章十分盛兴,吴兴的沈约、陈郡的谢緿、琅笽的王融因为气质相似而互相推举,汝南的周善于识别声韵。沈约等人的文章都使用宫商乐调,安排平上去入四声,以此来制定韵律,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全异,两句之内,乐调不同,不可以增减。世人称它为“永明体”。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后面又论述这个问题,陆厥给沈约的信中说:
“范詹事的《自序》中说:‘字音区别宫商,识别清浊,特别能够适应轻重,渡过艰难。古今的文人大多不完全了解这一点,纵然有领会这一点的,也不一定是从根本上弄懂了。’尚书也说:‘自从灵均以来,这个秘密没有发现。有的暗中与事理相合,也不是由思考得来。张、蔡、曹、王,并没有先觉,潘、陆、颜、谢,离这些更远。’大概意旨是要‘宫商相变,高低穿插,如果前面有了浮声,则后面要有切响,一篇之内,音韵尽然不同,两句之中,轻重完全两样’。辞藻很优美,道理也很对;但是观看历代的贤人们,似乎并非都不了解这一点,而说是‘这个秘密没有发现’,恐怕近于诬枉吧。按范氏说‘不是从根本上弄懂了’,尚书说‘不是由思考得来’,这则是揣摩情理不合乎五彩,摘录文句显示其音律。范氏又说‘偶尔有符合这一条件的’,尚书说‘有的暗中与这一道理相符合’。于是美妙的吟咏,有辞章韵调的,虽然有差错,但也有巧合。由此推论以往,可以大致不差。思考有契合和偏离,前代的贤人一样不可避免,文章有开朗和塞滞,所有的事情都有这种现象。曹子建因此而常受到人们的讥讽,陆士衡因此而遗憾于自己的文章。既然感到遗憾,便不是尽善尽美的作品。道理上可以毁谤,君子就抓住进行毁谤,便说合理为暗合,哪如指明它确是合理,而把那些毁谤者视为遗憾呢!
“自从魏文帝论文,很强调把文章的清浊作为重要标准,刘桢奏表,努力标榜体势的风貌。龃龉妥帖之谈,操末续巅之说,运用乐律指导声韵,好比五色相映生辉。如果这一秘密没被发现,这些理论是指什么而说的呢?我认为前代的英贤早已识破宫商,只是没有详细阐明,像今天的理论所论述的那样。至于掩藏缺陷,契合的少、违背的多,则是如临淄所说的那样:‘人们的著述,不可能没有毛病。’不是知道而不改正,认为不改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曹、陆又说的‘尽情多有后悔,不可用力强求’。现在称许他们有毛病有后悔的话,则必然自己知道没有后悔没有毛病的样式。引用他们不明了不符合的例子说他们是不懂,为什么独独抹杀他们的一些符合以及明了、可以证明他们懂得的事例呢?可以推测也是质朴和文雅因时而异,当今和古代爱好不同,他们重在情感事物,而较轻于章法文句。情物,是文章急切的追求,美丑尚且对半;章句,是思虑松缓的方面,所以相合的少、违背的多。事情兼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必定并非不懂是很明显的。《长门》、《上林》,几乎不是一家的辞赋,《洛神》、《池雁》,更是两种体式的作品。班孟坚纯正,《咏史》无亏于东都主人,张平子弘富,《羽猎》并没有虚飘缺陷。王粲《初征》,其他文章不能相比,杨敏捷,《暑赋》很久没有献上。随心所欲,很少责怪,则一天办成也很紧张,深晦不明,尽量潜入,则七步完成也很松缓。一个人的思路,快慢相差甚远,一家的文章,好坏区别极大,为什么宫商律吕一定要求它完全一样呢?谈论的人可以说他们是没有穷尽它的奥妙,而不能说他们没有预先觉察到这一规律。”沈约答复说:
“宫商的乐声有五个,文字的差别有数万。以数万的繁多,配五声的约简,高下低昂,不是思力所能学会的,又不是只有这些。十个字的文句,颠倒相配,字不过十个,巧妙已经不能穷尽,何况比这更多的呢!从灵均以来,没有在心里留意过,当然无从得到它的大略。这样的奥妙,而圣人并不推尚,为什么呢?这大概是因为声韵曲折的巧妙,和意义没有多大关系,不是圣哲玄言所急于解决的,所以扬子云比喻为‘雕虫篆刻’,说是‘壮夫不为’。自古以来的文人难道不知道宫羽的差异、商徵的不同。虽然知道五音的区别,而其中的参差变动,所不明白的实在很多,所以我认为就是所谓‘这个秘密没有发现’。以此类推,则知道前代的文士,便没有悟出这一点。如果以文章的音韵,同于乐器的声曲,美恶妍丑,不能互相违背,譬如子野奏曲,怎么会忽然出现和缓失调的声音。以《洛神》对比陈思王其他的赋,好像是不同的人的作品,所以知道天机开启,则律吕自然协调,六情涩滞,则音律顿然乖谬。陆士衡虽说像锦绣一般灿烂,难道在江波中洗涤色彩,其中还有一片是卫文公的衣服。这样看来陆生所说的话,就又有没有完全包括的地方。韵与不韵,还有精粗,轮扁不能说清他的奥妙,老夫我也不能完全辩明这个问题。”沈约论述四声,有很精妙的诠释和辩解,而他写的几篇赋也往往与声韵不合。
当时有个人叫王斌,不知道是什么人,著有《四声论》在当时流行。王斌起初是个道人,广博地涉猎各种经书典籍,很有辩才,善于写文章,能宣唱开导而不修容仪。曾经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瓦官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不再有坐的地方,只有僧正慧超那里还有空席,王斌就直接坐在了他的旁边。慧超十分不满,便骂道:“哪里来了这么个道人,像个莽撞乞丐一样唐突人。”于是命人把他赶出去。王斌笑着说:“既然有叙勋僧正,怎么就没有乞丐道人。”不因为他而移动。而对他进行质问辩难,他理辞清晰有力,四座都为之瞩目。后来他还俗了,以诗和音乐来自取快乐,人们都难以言说。
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反叛,陆厥的父亲陆闲被处死,陆厥牵连被囚禁在尚方狱中。不久有了赦免令,陆厥感动悲伤而死,年龄二十八岁。他的文集流行在世上。
当时有个会稽人虞炎以文学和沈约都为文惠太子所厚待,心意不同寻常,官至骁骑将军。
相关阅读
1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2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3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
4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5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6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