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B.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C.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D.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
B. 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且:尚且
C. 即有急,奈何 即:即使
D. 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竟然
13. 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
A.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大王来何操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 具告以事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跟从李广训练士兵的一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结果宦官被匈奴人放箭射伤,逃回到李广那里。
B. 面对匈奴的几千名骑兵,李广的百名骑兵大为惊恐,想要逃跑,李广却不断下达前进的命令,匈奴果然中计领兵撤离了。
C. 李广宽厚爱人,也为士兵爱戴,士兵乐于为他所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时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
D. 作者引用谚语,是以桃李比喻李广,李广忠诚信实的品德,得到人们的敬仰,借此表达出作者对李广深深的敬佩之情。
15. 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广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有“飞将军”的美称,匈奴畏服,数年不敢来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里有王昌龄对李广的赞誉。
B. 先秦以中原为天下之中心,把中原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北狄即对北方匈奴等非华夏部族的统称。
C. 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此指童年或年轻为结发。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以示正式结为夫妇。文中“广结发”是用前义。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鸿门宴》选自《项羽本纪》。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参考答案】
11. C 12. A 13. B
14. B 15. D
16. 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来坚定他们的错误想法。(或:以此使他们的错误想法更坚定)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其麾下”是“分”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D项。“家”是家中,“终”是始终的意思,修饰“不言家产事”,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辈子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的官,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将要;C项,如果;D项,一直到。故选A。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例句,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B项,宾语前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故选B。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结合文本内容“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于是胡骑遂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分析,“不断下达”错。故选B。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从春秋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错误。应为从黄帝到汉武帝。故选D。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彼虏”,那些敌人;“以……为”,认为;“走”,逃跑;“皆”,全、都;“以”,连词,表目的;“示”,表示;“坚”,坚定;“其”,代词,他们的。
参考译文:
将军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李广家世代相传射箭之术。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规模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中郎。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训练士兵,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把俘虏捆绑上马之后,(准备回去),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距离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替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这些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走到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们把马放开,自己都躺在地上休息。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以此使他们的错误想法更坚定。”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到了半夜,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李广为官清廉,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与士兵在一起。李广一辈子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的官,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始终也不谈及家产方面的事。李广语言迟钝,说话不多,与别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军阵,然后比射箭,按射中较密集的行列还是较宽疏的行列来定罚谁喝酒。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李广带兵,遇到缺粮断水的地方,见到水,士兵没有完全喝到水,李广不去靠近水;士兵没有完全吃上饭,李广一口饭也不尝。李广对士兵宽厚和缓不苛刻,士兵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所用。后来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军队糊里糊涂地迷失道路,会师时落在大将军的后面。卫青准备向皇帝上报这次出兵不利的原因。李广说:“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
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年轻时与匈奴打过大小七十多仗,如今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去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又迷失道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李广部下的将士们都为之痛哭。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
太史公说:《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讲话,树下却自然地被人踩出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说明大道理呀。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以父任入官。丁母忧,哀毁骨立。既葬,朝夕哭墓侧。念父之鳏且疾,七年不调,跬步不忍离左右。父死,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 金主亮①修汴,已 【查看全文】
2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与翻译-《廖永忠传》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 【查看全文】
3 姚希孟传翻译赏析_姚希孟传原文姚希孟,字孟长,吴县人。出生十个月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文氏立志养育他。年纪稍大点,与舅舅文震孟同学,同时享有名气。考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进士,改任庶吉士。座主韩火广 【查看全文】
4 戚继光传翻译赏析_戚继光传原文戚继光,字元敬,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父亲戚景通,曾升迁为都指挥,署理大宁都司,后进京执掌神机营,颇有操行。戚继光幼时即风流潇洒、气宇不凡。家里较为贫寒,但戚继光喜 【查看全文】
5 朱异传翻译赏析_朱异传原文全诗的意思朱异字彦和,是吴郡钱塘人。父亲名巽,由于为人忠义节烈而著名,官职做到南齐江夏王参军、吴平县令。 朱异刚几岁的时候,外祖父顾欢拍着朱异对他的祖父朱昭之说:这个孩子不是 【查看全文】
6 王绂传翻译赏析_王绂传原文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于诗歌,喜书法,所画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因犯法而罚戍朔州。永乐初,被推荐,以其善书法而供职文渊阁。此后,任中书舍人。 绂在未做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