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叔者,赵陉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25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数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会陈豨反代。汉七年,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赵王敖得出,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叔以官卒。太史公曰:孔子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B.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C.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D.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指官职的调动或升官,本文取前者意。贵右贱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 赭衣,在古代是囚犯穿的衣服,用赤土染成赭色,后来借用为囚犯的代称。
C. 景帝,这是用谥号来指称帝王,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庙号、年号等来指称。
D. 卒,古代是指大夫死亡,一般士的死叫“不禄”,地位不同,称呼也就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叔为人率直,清廉公正。他以严谨廉洁为追求,喜欢与有名望的人交游,被层层推荐给赵王张敖,任职郎中,因德行突出而得到赵王看重。
B. 田叔忠诚侠义,不惧死亡。高祖傲慢无礼,赵王臣属阴谋刺杀却被发觉,赵王被逮捕时,田叔甘冒罪及三族的威胁,装扮成家奴追随赵王。
C. 田叔为官有才,善于理事。他被赵王张敖推荐给高祖时,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故而先后被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相,施政才能被皇帝赞赏。
D. 田叔处事圆通,柔中带刚。田叔刻意公开袒护鲁王,从而使鲁王羞愧而自愿偿还百姓;又故意不在馆舍休息,以此来讽劝鲁王不要大肆游猎。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4)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14. 田叔替景帝调查袁盎被刺杀的事情,景帝为什么称他“大贤”而任命他为国相?

【答案】
10. D 11. A 12. C
13. (1)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竟是如此对待您,请求您准许我们造反。
(2)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
(3)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
(4)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
14. 因为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又给皇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常从入苑中”的主语应该是“相”,前面句子的主语为“鲁王”,“相”前面需要断开,排除B项、C项。
“暴”,暴露的,“常”修饰“暴”,就是常常坐在露天地里,两者不需要断开,“常暴坐待王苑外”的主语其实也是“相”,承前省略了,“常”前面需要断开,排除A项。
句意: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项,“本文取前者意”错误。结合“切直廉平,赵王贤之,未及迁”分析,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文中是升官。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项,“胜过朝廷所有大臣”错,原文用“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不是“才能胜过朝廷所有大臣”。“先后”也错,结合“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分析,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1)“事”,侍奉;“备”,完备,周全;“遇”,对待;“乱”,作乱,造反。(2)“会”,恰逢;“发觉”,阴谋或罪迹等被察觉,表被动,被发觉;“群臣反者”,“反”修饰“群臣”,定语后置句。(3)“端”,发端,萌芽;“谓”,认为;“贼”,伤害;“自贼者也”,正常语序为“贼自者也”,宾语前置句;“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判断句)。(4)“君自爱也”,正常语序为“君爱自也”(宾语前置句);“亏”,使动,使……受损害。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后数岁,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分析,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抓住“具得其事”分析,田叔查清了案件的事实,认定了梁王有罪责。
结合“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分析,通过田叔和皇帝的对话内容分析可知,田叔让皇帝不要过问梁王的事,原因分析很周全,田叔给皇帝处理此案提供了周全妥当的建议,使皇帝不会陷入维护国法和不使太后悲戚的两难境地。

参考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田叔为人正直苛刻,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臣下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就进言推荐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几年后,梁孝王派人暗杀从前吴国丞相袁盎,汉景帝召回田叔让他到梁国审查这个案件,田叔查清了这个案件的全部事实,回朝报告。汉景帝说:“梁王有派人暗杀袁盎的事吗?”回答说:“臣死罪!梁王有那件事!”皇帝说:“有罪证吗?”田叔说:“皇上不要过问梁王的事。”皇帝说:“为什么呢?”田叔说:“现在梁王如不伏法被处死,这是汉朝的刑法不能实行啊;如果他伏法而死,太后就会吃饭不香睡眠不安,这又是您的忧虑啊!”汉景帝非常赏识他,让他做了鲁国的丞相。田叔刚刚到任,多位百姓主动找他,状告鲁王夺取财务的事情。田叔抓住为首的二十个人,每人笞打五十大板,其余的人各打手心二十,对他们发怒说:“鲁王不是你们的君主吗?怎么敢毁谤君主呢!”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从内库中拿出钱来让国相偿还他们。田叔说:“君王自己夺来的,让国相偿还,这是君王做坏事而国相做好事。国相不能参与偿还的事。”于是鲁王就尽数偿还给百姓。鲁王喜欢打猎,田叔经常跟随进入狩猎的苑囿,鲁王总是要他到馆舍中休息,田叔就走出苑囿,常常坐在露天地里等待鲁王。鲁王多次派人请他去休息,他终究不肯去休息,说:“我们鲁王暴露在苑囿中,我怎能独自到馆舍中呢!”鲁王因为这个缘故不再大举出外游猎。几年后,田叔在鲁国国相的任上死去。太史公说:孔子用称赞口气说“住到这个国家一定参与它的政务”,这样的话说的也是田叔吧!


相关阅读
1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史·李祯传》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进士。除高平知县,征授御史。万历初,傅应祯以直言下诏狱,祯与同官乔严、给事中徐贞明拥入护视之,坐谪长芦盐运司知事。迁归德推官、礼部主 【查看全文】

2 元暹传原文_元暹传翻译赏析

元仲景的弟弟元暹,字叔照。孝庄帝初年,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他在州任职期间,十分残暴凶狠,经常杀人。元颢进入洛阳时,元暹据守本州,不肯屈从。庄帝回宫后,封他为汝阳王 【查看全文】

3 韦叔夏传原文_韦叔夏传翻译赏析

韦叔夏,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的哥哥。年轻时就精通《三礼》,他的叔父太子詹事韦琨曾对他说:“你能够这样,定可以继承丞相的事业。”以明经科中举。高宗调露年间,升任太常博士 【查看全文】

4 耶律良传原文_耶律良传翻译赏析

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 【查看全文】

5 杜时升传原文_杜时升传翻译赏析

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 【查看全文】

6 曾同亨传翻译赏析_曾同亨传原文

曾同亨,字于野,吉水县人。父亲曾存仁,为云南布政使。曾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礼部,调任吏部文选主事。先例,丞、簿以下的官员,听任胥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