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绩传翻译赏析_皇甫绩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
  祖父皇甫穆,魏国的陇东太守。
  父亲皇甫道,北周的湖州刺史、雍州都督。
  皇甫绩三岁就成了孤儿,为外祖父韦孝宽所养育。
  他曾与诸位表兄下棋,韦孝宽因他懒于学业,对他很严,但可怜他是孤儿,年纪又小,特别原谅他。
  皇甫绩叹气说:“我没有父母教训,养在外祖父家,如不克己律己,自我勉励,怎能成人?”他十分激动,让别人打他三十棍子。
  孝宽听说此事,对着他流泪。
  他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书史书。
  北周武帝在当鲁公时,引皇甫绩为侍读。
  建德初,他转任宫尹中士。
  周武帝曾在云阳宫避暑,当时周宣帝为太子、监国。
  卫刺王造反作乱,京城城门已关上了,百官多有逃遁者。
  皇甫绩听说大难,急忙赴难,在玄武门遇上皇太子。
  太子下楼来,拉着皇甫绩的手,悲喜交集。
  武帝听说此事,嘉奖皇甫绩,升他为小宫尹。
  宣政(578)初,录他前后功勋,封他为义阳县男爵,授他为几伯下大夫,累功转任为御正下大夫。
  周宣帝去世后,隋高祖总理万机,皇甫绩对此有功,这事记载在《郑译传》里。
  升为上开府,转任内史中大夫,晋爵为郡公爵,食邑千户。
  不久授他为大将军。
  开皇元年(581),出京任豫州刺史,增加食邑,连前总共二千五百户。
  继而授他为都官尚书。
  几年后,转任晋州刺史。
  将赴任,跪拜高祖说:“我实在平庸,见识浅,对国家无益。
  因此常想赴难以报国家的大恩。
  现在陈国还在,按我看来,有三个条件,可以灭他。”皇上问其缘故,皇甫绩回答说:“以大吞小,这是一;以有道伐无道,这是二;接纳陈国的叛臣萧岩,对我国有供词,这是三。
  陛下若命鹰扬之将,我请求参加其中,出点头发丝那么大的小力。”皇上嘉奖其壮志,慰劳他,而打发他去。
  平定陈国后,授他为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人在江南造反,苏州州民顾子元发兵响应,因此让他进攻皇甫绩。
  两边相持了八十天。
  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冬至日,派人送上牛肉和酒。
  皇甫绩在给顾子元的信里说:“皇上承受天命,与神灵相通,受禅于北周,抛弃干戈。
  大隋国东边超过了蟠木,东方朔也未去过;西边包括了流沙,张骞都没去过;北边到黄龙府之外,与各酋长来往;南边到了葱岭、榆关,那里的百姓下跪,请求派官吏去治理。
  金陵的百姓,死而复生;吴郡、会稽的臣民,白骨上又出生了肉。
  你们只应感恩戴德,放声歌唱,怎能够自比疯狗,反咬主人。
  你不是我的臣民,何必尽上酒之礼?我是大隋国的将领,何必与你搞外交?即便是易子析骸,也未能相告,何况你是足食足兵,高城深沟,你只需坐待援兵,对付我就绰绰有余了,何必劳你学着轻薄的风俗,说些假话,想阻拦我这个忠臣的心,白白地想迷惑我军骁雄的大志呢?想用这些来指望我们放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你要好好地想想你的活路,并晓谕百姓,如能迷途知返,现在还不晚。”顾子元得到书信,就在城下叩头认罪。
  杨素的援兵也到了,合兵打破了叛军。
  授皇甫绩为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不久因病请求退休,有诏调他回京,赐他御药。
  宫中的使者去看望他,络绎不绝,相望于道。
  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谥号叫“安”。
  他儿子皇甫亻思继承爵位。
  大业年中(605~616),皇甫亻思官至尚书主爵郎。


相关阅读
1 盖苗传原文_盖苗传翻译赏析

盖苗字耘夫,大名元城人,幼年聪明,思维敏捷好学,善于记诵,二十岁游学四方,学业大有长进。 延五年(1318)授济宁路单州判官。州狱中囚徒太多,苗请求审理处决,知州认为囚犯人 【查看全文】

2 冯文通传翻译赏析_冯文通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冯文通,是冯跋最小的弟弟。他的本名犯了显祖的庙讳。高云僭立为帝的时候,授任他为征东大将军,兼任中领军,封为汲郡公。冯跋在高云死后即帝位,授予冯文通尚书左仆射之职, 【查看全文】

3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阅读答案与翻译-《隋书·赵绰传》

赵绰,河东人也,性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 【查看全文】

4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阅读答案与翻译-《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

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天凤年,琅邪人樊崇起兵于莒。时寇贼蜂起,众盗以崇勇猛,皆附之,一 【查看全文】

5 后妃传翻译赏析_后妃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 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 【查看全文】

6 郑鲜之传翻译赏析_郑鲜之传原文全诗的意思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 【查看全文】